癌癥為何要化療
化療是除手術、放療外,癌癥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療是把雙刃劍。多癌癥患者和家屬一談起化療就緊張。有的患者覺得強烈的化療反應讓人“生不如死”;有的患者家屬抱怨化療沒能挽救親人生命,最終“人財兩空”。
化療到底對癌癥治療有多大效果?化療藥物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何時能解除?
日前,記者分別走訪了我國3位著名的腫瘤內科學家,請他們介紹化療研究的最新進展,解答患者的疑惑。
孫燕,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腫瘤內科治療專業的開創者,從事腫瘤內科研究近半個世紀,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臨床藥理基地和國家新藥(抗腫瘤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衛生組織癌癥部咨詢委員會委員、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副主席。
儲大同,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兼生物治療中心主任。
趙體平,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從醫近半個世紀,曾任衛生部藥審委員、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亞洲大洋洲臨床腫瘤協會理事等。最新進展帶來新療效
記者:化療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是化療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有的患者甚至因此而寧愿放棄治療。化療在癌癥治療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孫燕:化療是挽救和延長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化療是惟一的全身性治療手段。一般在手術切除腫瘤后,輔助化療。因為手術不一定能將腫瘤完全切除干凈,而且有的患者在術后,雖然表面看上去已經很正常了,甚至各種檢查都沒有發現癌細胞,但實際上癌細胞可能已經轉移,只是沒有在其他地方生長,這就只
能靠化療來防止全身某處的復發。此外,特別是對那些不能手術和放療的中晚期癌癥患者,化療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趙體平:隨著化療藥物的發展,除了術后輔助化療,現在化療還普遍應用于術前。比如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手術,在手術前使用化療將腫瘤縮小,為保乳手術創造條件。另外一些肺癌手術也在術前化療,以提高手術效果。
記者:是不是所有的癌癥都需要化療?
趙體平:癌癥千差萬別,生長部位不同,病理不同,自然化療的應用價值也不一樣。比如,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等,化療的價值比較大,能夠有很好的療效;對于肺癌、胃腸道腫瘤來說,化療主要的作用是延長患者生命;而對于腎臟等排泄器官的腫瘤,化療的效果比較有限。但是,隨著藥物研究的進展,化療的效果還是越來越好。
記者:近期,我們經常看到歐美國家在化療研究上的新進展,新進展帶來了新的療效和新的希望。這些新進展用到我國的癌癥患者身上需要多長時間?
儲大同:我在你們的報紙上,也經常能看到國際關于化療的最新研究報道。我們已經參與了其中的一些研究項目,也就是說我國的臨床腫瘤學完全與世界接軌了。這樣的最大好處,就是癌癥患者能夠更快地、更規范地接受治療。化療研究的新進展直接體現在化療方案的改進上。改進后的方案能減少副作用和提高療效。比如結腸癌以前的術后標準化療方案主要包括兩種藥: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氫葉酸鈣,但是化療敏感性差,效果不是很理想。近年來,歐美等國家研究發現草酸鉑(奧沙利鉑)對控制結腸癌也有明顯的效果。經過大量臨床試驗,現在結腸癌手術后標準化療方案中正式加入了草酸鉑。這個新方案明顯減少了術后復發或死亡,使復發風險降低了23%。美國對此方案修改后,我國也隨之而改變,許多患者由此受益。
另外,國際上更多的化療新藥臨床試驗也會選擇中國,這對患者大有好處。目前國際流行一種新概念:參加臨床試驗能得到最新、最好的治療;能夠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都是經過千挑百選,療效總會有所提高。
化療藥副作用可以減輕
記者:我報編輯部曾經接到一封乳腺癌患者的來信,醫生建議她手術后做6個療程的化療。但剛做2個療程,她的頭發就掉得差不多了,每次化療時吃什么吐什么。她已經不能再承受化療的痛苦了,不知該怎么辦?化療為何會有那么大的反應呢?反應大小與療效是否關系?
趙體平:化療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化療所用的藥物屬于細胞毒性藥物,都有一定毒性,所造成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3方面。首先是大多數化療藥物都可能有的副作用,比如白血球下降、嘔吐和脫發等,發生這些副作用的地方主要是骨髓、胃腸黏膜和頭發等生長比較快的組織。這些副作用在化療時很快就會出現,停止化療后,也能較快恢復。
其次是個別藥物對特定的系統造成的副作用,比如,常用的化療藥物長春新堿會影響神經系統,博來毒素會影響呼吸系統。
第三是遠期副作用。現在不少癌癥患者能夠長期生存了,因此一些化療藥的遠期副作用也表現了出來,常見的是對生育的影響以及二次致癌。
另外,化療反應因人而異,有輕有重,也有不少患者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頭發都不掉。這完全是個體差異,與療效沒有任何關系。
記者:有沒有辦法減少化療副作用,讓患者少受痛苦呢?
儲大同:這不僅是患者關心的問題,也是臨床研究一直探索的問題。現在,在腫瘤內科治療中,誕生了一類新藥———靶向性藥物。這類藥物不像傳統化療藥“敵我不分”,而是能找到腫瘤細胞的所在,有針對性地“攻擊”。比如,有一種藥叫“希羅達”,它需要與某種酶結合才能起到化療藥的作用,而這種酶,在腫瘤細胞內多,在正常組織細胞內少。因此這種藥就在腫瘤內起作用,同時不影響正常組織。這樣,副作用就減少了。
趙體平:現在已經有不少藥能夠減輕化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已經有了能使患者血象恢復的藥;胃腸道反應大時,可以用滅吐靈、樞復寧等。
記者:同一種癌癥有多種化療藥,新藥往往效果好,副作用小,當然價格也比較高。是不是越新的藥就越好?
儲大同:選擇化療藥,關鍵是規范,而不是考慮是否是新藥。一名稱職的化療醫生應該根據患者不同年齡、不同器官的損傷而選用不同的化療方案。例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國際上認為順鉑和卡鉑的療效差別不大。然而順鉑易導致胃腸道反應,造成腎臟、聽神經等的損傷。卡鉑不存在這些問題,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因此國際上更多的選用卡鉑。但是,卡鉑的骨髓抑制比順鉑厲害。因此,選擇藥物要權衡利弊。
趙體平:新藥是相對而言的,對于從來沒有接受過化療的患者來說,老藥也是新藥,也會有好的效果。而且腫瘤對化療藥也會產生抗藥性,一上來就用很高級的藥,如果沒有效果,就很難再選擇其他藥了。
患者對化療的態度
記者:不少癌癥患者對化療充滿了困惑和矛盾心理,有的患者拒絕做化療。那么在治療當中,患者究竟應該對化療持什么態度呢?
孫燕:我從事腫瘤治療幾十年來,患者對待化療的意見的確千差萬別。要我說,正確的態度就是:充分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
首先,只有醫生能判斷患者是否適合化療。化療與患者年齡無關,關鍵是患者的身體狀況。在化療前,醫生會給患者做全面的檢查,包括各種生化指標、心電圖、胸片等等。根據這些有效信息,醫生可以判斷出患者的身體能否經受得起化療。對于一些晚期的癌癥患者來說,化療可能只會增加痛苦,應該慎重考慮。
其次,患者不是專家,癌癥也不是糖尿病,它的治療過程與生活沒有那么緊密的關聯,因此,是否進行化療的決定權一定是掌握在醫生手中。患者所要做的,就是積極配合。
最后,家屬所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家屬所要做的是最大程度給親人以生的希望,他們可以與醫生探討治療方案,但千萬不要干擾治療。有些家屬非常固執,他認為患者不需要進行化療,就堅決反對醫生的方案,這是要不得的。
儲大同:我對化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充滿信心。我覺得患者應該積極面對包括化療在內的腫瘤內科治療。一方面,化療在進步;另一方面,化療和其他內科治療手段,以及放療和手術的積極配合,必將能使更多的患者最終戰勝病魔。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