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患癌學生微博求助 骨巨細胞瘤4大療法
昨日,一條求助留言在南方日報官方微博引起網友的大量轉發和評論。微博內容的背后故事是:張老師今年30歲,2004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現為高州中學高一物理老師,教4個班級。前段時間,他罹患骨巨細胞瘤。上月25日,他第一次接受手術,但手術并不順利,出現術后感染。隨后他先后又做了兩次清瘡手術,醫療費用已逾14萬元。本來家境就不寬裕,經過3次的手術治療,張老師家里已是負債累累,望有心人士援助。
骨巨細胞瘤是一種潛在腫瘤
張老師所患的骨巨細胞瘤,在我國是較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此瘤生長活躍,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可造成嚴重殘廢而導致截肢,少數病例尚可轉移而致命。其具有以下臨床表現與診斷:
1. 骨巨細胞瘤是一種潛在惡性或介于良性惡性之間的腫瘤。
2. 多發生于20~40歲(2003)。
3. 多見于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
4. 疼痛、腫脹。
5. 局部腫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病變關節活動受限。
另外,骨巨細胞瘤X線特征:偏心位溶骨性破壞,骨組織密度下降,呈肥皂泡樣改變。
骨巨細胞瘤的治療方案
1.以手術治療為主,采用切刮術加滅活處理,植入自體或異體松質骨或骨水泥,但易復發,對于復發者,應作切除或節段截除術或假體植入術。屬G1-2T1-2M0者,采用廣泛或根治切除,化療無效,對發生于手術困難部位如脊椎者,可采用放療,但放療后易肉瘤變,應高度重視。
2.局部切除或截肢 如病變部分切除后對功能影響不大,最好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橈骨上端、手骨、足骨等。如為惡性,范圍較大,有軟組織浸潤或術后復發,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局部切除或截肢,有的切除腫瘤后失去關節作用,如股骨頸,可考慮切除后應用人工關節或關節融合術。
3.擴大刮除,不是簡單的刮除和其他物理化學方法的疊加,而是基于對腫瘤特性的深刻認識,在刮除后行磨鉆打磨、氬氣刀燒灼、石碳酸涂抹骨殼、液氮冷凍、高壓沖洗槍沖洗等等。這些方法的適應癥,必須要做到因人而異,絕不是簡單的1+1=2。
刮除后填充骨水泥,有人認為骨水泥聚合過程中產生的高溫能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從而能降低復發率,但也有學者否認此觀點。在靠近關節面處植骨,可以保護關節軟骨,降低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其余空腔填充骨水泥,有利于術后隨訪判斷是否復發,因為如果全部植骨,植骨吸收和腫瘤復發不易鑒別。
4.放射治療 在手術不易達到,或切除后對功能影響過大者,如椎體骨巨細胞瘤,可考慮放射治療,劑量要足夠。有一定療效,少數病人照射后可發生惡變。經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病人,要長期隨診,注意有無局部復發,惡性改變及肺部轉移。
骨巨細胞瘤術后注意事項
1.功能鍛煉:無論是刮除術后還是人工假體置換術后,只有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才能達到良好的功能。具體的鍛煉方案取決于手術方式、腫瘤部位、術中骨質情況。所以,患者要完全依照手術醫生的指示進行功能鍛煉。
2.復查:即使切除術后仍有一定的復發率,所以必須要定期復查,監測局部。骨巨細胞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仍然有3%以上的轉移率,主要轉移部位是肺,也有極少多發病例,所以全身監測也有必要。
復查時間:術后2年內每3月一次:2~5年間每半年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每次復查內容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并非將所有檢查都做一遍。
另外,有十幾年后復發、惡變的病例,所以骨巨細胞瘤的隨訪應該是終身的。
更多文章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