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后理療 專家示范簡易壓門框操(圖)
專家簡介:鐘士元,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中醫骨科副主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天津脊柱醫學軟性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常務副院長,廣州越秀區名中醫。
戴胸罩致乳腺癌發病率高?不必“危言聳聽”
如此觸目驚心的發病率,讓不少網友為之瞠目,尤其是每日與文胸親密接觸的女性網友,更是為之恐慌。鐘士元教授介紹說,當文胸卡緊胸部后影響乳房部分的淋巴循環,如果不能及時清除體內有害物質,久而久之使乳腺的正常細胞可能發生癌變。
鐘士元主任也坦言,這一切也不必“危言聳聽”。先打個比方說運動,最理想的是能夠對稱平衡。但諸如保齡球、羽毛球等以單側運動為主,容易造成雙側肌力不等。倘若每次運動后做相反方向的鍛煉,那么,所造成的差異就會減少。對于青少年的脊柱側彎的防治,其中就有做對稱的平衡運動這一種方法,四條腿的動物沒有脊柱側彎也就是這個道理。
對于戴胸罩與這些運動平衡的聯系,鐘士元主任給我們舉了一個病例給予解釋。
患者王女士五十來歲,工作能力強,可不幸的是患上乳腺癌,并做了雙側切除。這不僅給她精神上帶來創傷,同時右肩還繃得緊緊的,連穿衣梳頭時都困難,說是得了肩周炎,真是雪上加霜。后來聽說易罐能治療肩痛,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鐘士元主任讓她在電腦上看了一段“演示文稿”,講了一個患者范阿姨因為乳腺癌切除后手慢慢腫起來,自己的傳家寶手鐲也取不下來了,后來是范阿姨的兒子參加完“易罐治療軟組織損傷學習班”,立即“現買現賣”,把六、七個易罐吸在媽媽腫脹的肩膀上,讓她輕輕地做搖晃。在沒有感到任何不適的情況下,同時讓媽媽試著前后擺動肩膀,象甩肩鍛煉一樣。說起來也怪,經過這么幾天的肩部運動,范阿姨的腫脹的手逐漸消了,僅僅才一周,連玉鐲也完好地取了下來。
王女士看后心里半信半疑,鐘士元主任耐心解釋: 乳腺癌術后,由于部分的軟組織被切除,以及傷口縫合后,害怕牽拉到手術部位,肩部活動減少;另外由于創傷等因素,容易使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炎、粘連,從而引起血液、淋巴循環障礙,產生疼痛和手腫脹。吸上易罐進行搖晃及運動,能夠牽拉開緊張的筋膜、松弛痙攣的肌肉、擴張血管,因此就能解決乳腺癌手術的“后遺癥”。最后王女士也嘗試并且成功了。
白天常做拉筋動作 晚上易罐吸肩做運動
那么女性網友是否還需要帶胸罩?鐘士元主任建議,患者可運用“逆向思維”去考慮,從“吃完肯德基,再喝王老吉” 廣告詞里就能得到啟發。可白天照樣戴胸罩,有空常做拉筋動作。
方法:面對大門,一腳前一腳后站立,雙手伸直上舉置于門框,身體盡量向前壓2—5分鐘,然后換腳站立再做,這樣有利于肩胸部的淋巴循環。晚上,用易罐吸著肩部做運動5—10分鐘,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改善肩和乳房的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更重要的是不必為是否戴胸罩而煩惱,其實,預防乳腺癌方法很簡單,女性朋友不妨試試。
專家視點:“易罐”非常適宜乳腺癌術后理療
據鐘士元主任介紹, 易罐被稱為神奇的變形“火罐”,但從傳統意義上講它并不是火罐。因為用它“拔火罐”根本不需要火,它是一種中空半球狀的硅膠軟罐,手感柔韌,將其扣在身上的幾乎任何部位,用手指在碗背中央按下去,就會牢牢地吸附在皮膚上。這種軟火罐用法非常簡單,療效卻不簡單,而且堪稱神奇。如上述患者王女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鐘士元主任告訴編輯,“易罐”療法,就是將六、七個易罐吸在身體不適的地方,如肩部、胳膊肘等部位,輕輕地做搖晃,屈伸肘關節,然后在前后擺動肩膀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恢復治療。這是因為有些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房后,由于部分的軟組織被切除,以及傷口縫合后,害怕牽拉到手術部位,肩部活動減少。此外,由于創傷等因素,容易使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炎、粘連,從而引起血液、淋巴循環障礙,產生疼痛和手腫脹。如果采用“易罐”進行搖晃及運動,能夠牽拉開緊張的筋膜、松弛痙攣的肌肉、擴張血管,就能解決乳腺癌手術的“后遺癥”。
最后鐘士元主任為各位網友特別介紹了易罐的壓門框操,該壓門框操的作用在于緩解頸、肩、背酸痛,消除乳腺癌術后引起的上肢腫脹,鐘士元主任也特意親自示范了部分動作步驟。
易罐的壓門框操相關要領
1. 雙肩背部吸上易罐后,雙手壓在門框上,眼睛平視。
2. 一腳前,一腳后,身體盡量向前。
3.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易罐的壓門框操相關動作步驟
第一、先做聳肩操 3 — 6次。
第二、雙側肩部盡量上舉壓在門框上。
鐘士元主任介紹,此步驟可以拉肋骨和腹部的筋膜,促進淋巴循環和血循環,消除粘連。
第三、雙側肩部下垂,盡量壓在門框上。
鐘士元主任介紹,到此步驟可以拉鎖骨和上胸部筋膜,促進淋巴循環和血循環,消除粘連。
第四、雙側肩部平舉,盡量壓在門框上。
鐘士元主任解說,此動作可以拉胸骨和胸部筋膜,促進淋巴循環和血循環,消除粘連。
第五、重復聳肩操動作。
醫學指導專家:鐘士元 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 中醫骨科副主任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天津脊柱醫學軟性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常務副院長,廣州越秀區名中醫。從事中醫骨傷科工作39年,1985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現任全國脊診整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推拿學會委員,廣州醫學會康復分會常委,美國加州中醫師聯合總會學術顧問,美國中醫跌打傷科協會名譽顧問,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客座教授。從1984年起師從魏征和龍層花教授,他們在國內首先提出“脊椎病因”理論和主編《脊椎病因治療學》,目前鐘教授從事脊柱相關疾病及中醫傷科治療。1995年到美國參加“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發表論文《治療足副舟骨損傷153例》并獲”超人杯”獎。
曾先后發表醫學論文43篇。其中 《骨盆旋移綜合癥》一文,除國內刊物引用外,還被日本《MANIPULATION》雜志翻譯后全文刊登(2005年5月20日)。
主編《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現已出第三版共九次印刷,閱讀該書后到鐘教授所在醫院參觀,進修學習的有來自北京,江浙,四川,內蒙,新疆,甘肅,和海南的,也有港、澳、臺和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新加坡,印尼的,除了醫生,還有研究生和博士。
副主編《龍層花頸椎病防治》、《龍層花腰骶椎防治》(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現代家庭保健技巧與禁忌》,《指壓腧穴瘦身法》四本書和《脊柱、胸腹反射區診治掛圖》(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參編書兩本。
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科普作家協會的科普作家,在《健康報》、《中國人口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及《家庭醫生》、《大眾醫學》雜志等發表醫學科普文章1200余篇,曾被《廣州日報》喻為“廣州的科普界較多產的作家”。
受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醫學院康復治療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外聘任教。擔任繼續教育項目負責人,僅在2009年就主辦了八個“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習班”,另外參加了9個全國、省、市的脊柱學習班講課,是一位同時能講,寫,做的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