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壞死因子-α可導致乙肝再活化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風濕病,消化系統及自身免疫性皮膚病疾病患者靶向療法的一種重要藥物,但如果這類患者同時是一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應用TNF-α就要小心了。近期,多國研究小組(the BIOGEAS Study Group)對257例病例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TNF-α治療后HBV患者肝功損害的報告不斷增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Medcine》上。
研究人員使用MeSH詞“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分別聯合“英夫利昔”,“依那西普”, “阿達木”,“塞妥珠單抗” ,“戈利木單抗” 和“抗腫瘤壞死因子藥物”("infliximab," "etanercept," "adalimumab," "certolizumab," "golimumab," "anti-TNF agents,")對MEDLINE和EMBASE數據庫系統中報告的病例進行系統分析,研究了當前有關乙肝患者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藥物的證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總結分析。
研究人員共分析了257例接收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的乙肝標志物陽性患者(255例為搜索病例,2例為新病例),89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攜帶者,和168例抗HBc陽性者。據報道,35(39%)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攜帶者HBV出現再激活。以前接受過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出現再激活的百分比較高(96%:70%,P = 0.033),以前接受過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治療的患者較低(23%比62%,P = 0.003)。5例患者出現急性肝衰竭,4例死亡。與依那西普相比,英夫利昔相關性性肝病發生率較高(轉氨酶升高,臨床癥狀,病毒再活化,急性肝衰)。9例(5%)抗-HBc陽性患者出現病毒再活化,其中1例患者死于暴發性肝衰竭。
總之,目前的研究確定了使用抗TNF制劑治療的257例乙肝患者,HbsAg陽性攜帶者出現肝臟損害百分比較高,包括轉氨酶水平升高(42%),出現肝病癥狀和體征(16%),出現血清HBV - DNA(39%),肝功能衰竭相關性死亡(5%)的。抗HBc陽性者再活化率比HBsAg陽性攜帶者低7倍。針對應用TNF-α靶向治療后HBV再活化的情況,研究人員呼吁大家采取具體的預防策略來應對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腫瘤頻道更多熱文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