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飲酒,它肯定對胃粘膜有損害作用,胃粘膜長期的損害,持續萎縮,容易變成了癌前病變,后期可能就會發展到胃癌,所以大量喝酒肯定對身體是不利的。
其實胃炎實際上分成兩種,一種叫做萎縮性胃炎,另外一種叫做非萎縮性胃炎。 認為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病變,也就是說這一類患者,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的患者,他的癌變率發生率會相對要高很多,所以一般如果懷疑有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一般會通過病理,取了病理并且通過胃鏡病理確診之后,這樣的患者的隨訪間期就要縮短,比如說1到2年就可以做一次胃鏡。
長期便秘的人,從理論上來講他是比較容易得結直腸癌的,因為長期的便秘,容易造成腸道的菌群的紊亂、細菌異常增殖。 還有一種情況是,便秘的患者他經常會吃一些瀉藥,尤其是現在社會上一些減肥茶,一些藥物吃了以后,患者會有腹瀉的癥狀,可以緩解便秘,但實際上這些瀉藥,多數都含有大黃這一類藥物,會使腸子變黑,叫做大腸黑變病,這種大腸黑變病也是非常明確的癌前病變,它發生癌癥的概率也是高的,吃了之后覺得能緩解便秘,但是危害還是不容小覷的。
胃癌的篩查方式,現在大多數的體檢中心都會采取一些,比如像幽門螺桿菌的檢測、胃泌素功能的檢測。為何要采用這樣的檢測方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比較方便,可以通過抽血、吹氣,患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并且它基本是無創的。但是這些檢查同時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是特別強的,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只能說有胃癌高發的因素,但是胃里的病變情況并不知道。 另外做胃泌素功能的檢測,只能證明胃泌素功能,它和胃的黏膜的萎縮有關系。但是究竟黏膜是不是有萎縮,最終還是要靠胃鏡的檢查來確診。 所以對于患者來講,只是用這前面兩種方法做篩查,最終明確診斷都是要靠胃鏡檢查。
篩查胃癌,還是應該進行胃鏡檢查。按照國外來講,50歲以上的人群要進行胃腸道癌癥的篩查,但實際上篩查的時間可以完全提前,尤其對于一些高危的患者,40歲以上就可以進行篩查。
進行胃腸鏡檢查,實際上應該把人群分成兩類,一類是有癥狀的人群,專業上講叫做癥狀人群,還有一類是沒有癥狀的人群,這就是說的篩查。
一個是患者有腸梗阻,腸子堵住了,那這種情況的時候,吃瀉藥腸道也清不干凈。另外做腸鏡期間會打氣、打水,這個過程腸子它本來是堵住的,氣出不去,腸道壓力過高就可能會造成穿孔,所以對于腸梗阻的患者不能用腸鏡檢查。 另外還一些心肺功能不好、年齡非常大的人群也不宜做腸鏡檢查,因為畢竟是有創檢查,這類患者需要評估他的風險和收益,是不是需要去做腸鏡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重癥的潰瘍性結腸炎全結腸黏膜都是有糜爛,腸腔擴張,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進行腸鏡風險也是非常大的,也是不能做的。
對于胃腸鏡檢查的過程,王新穎醫生表示,胃腸鏡檢查是個有創的檢查,患者在檢查的過程是有一定的痛苦的,那像胃鏡,患者可能會覺得惡心,做的過程中覺得非常腹脹,不舒服。腸鏡,因為需要通過手法不斷的牽拉,來進行腸鏡的檢查,患者可能會覺得有一定牽拉感,會產生腹痛。 但是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講,其實也是可以忍受的,如果對于懼怕胃腸鏡檢查的痛苦的患者,現在無痛的胃腸鏡開展的已經非常普及,也很安全,是很好的選擇。
無痛腸胃鏡這種麻醉,它和我們概念里面麻醉實際上不一樣的,做其他腹部手術,它往往是采用了真正意義上全身麻醉,胃腸鏡檢查叫做靜脈麻醉,只要留置上針管,經過靜脈推入一定藥物后,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中他就睡著了,沒有任何感覺,等到檢查結束之后,只要一停藥這個患者就立即蘇醒,然后就可以直接回去了,所以它的檢查過程,實際上是非常方便的也非常舒適,這個患者他是沒有任何感覺的。
1、進行胃鏡檢查,一般在前一天晚上開始就禁食禁水,實際上有少量的飲水是沒有關系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做的是麻醉胃鏡,要求麻醉治療前4到6小時是嚴格禁食禁水的,這種情況下,一定要保證嚴格的禁食禁水,防止麻醉意外的產生。2、對于腸鏡檢查來講,可能相對來說講準備就要更嚴格一點,一般檢查前一天就要多喝粥、粉,少吃一些纖維、含纖維高的東西。
內鏡檢查,不僅有檢查的作用,還有治療的作用,檢查過程中可能會取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取病理以便檢查是不是有萎縮性胃炎。尤其是老年人,有的時候在胃腸鏡檢查過程中發現有小的息肉,可能直接就處理了。 如果患者他用了一些像高血壓、糖尿病的藥,基本上沒有影響,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用藥,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這一類藥物,它都對凝血功能有影響,所以如果進行胃腸鏡檢查,考慮到可能有息肉處理需求的患者,這類藥物至少要停7到10天,否則一般在檢查過程中,是不會進行有創處理的,因為這樣的患者,往往他凝血功能不好,會造成出血。
如果在進行胃腸鏡檢查之后,突然有劇烈的腹痛,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就醫,因為畢竟要防止一些穿孔情況的出現,一旦出現劇烈的腹痛、便血、嘔血,就要及時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