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IBS的經驗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腸功能紊亂性疾病。IBS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和內臟感知異常,而造成這些變化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西醫治療IBS的藥物副作用大,臨床應用受到許多限制,病人不太愿意接受。不少病人會尋求中醫治療,那么中醫治療IBS應該遵循怎樣的方法理論呢?
1、疏肝理氣 改善情感痛覺異常
因IBS而求醫的病人常有情感方面的障礙,提示癥狀可能與中樞情感、痛覺異常有關。IBS病位在腸,病機為肝郁脾失健運。疏肝理氣能明顯改善中樞情感和痛覺異常,疏肝的中藥能明顯緩解和改善癥狀。治療用藥重在理氣,如用陳皮、佛手、綠梅花等。三藥均為理氣藥,腹痛且脹,不論虛證實證,均常配伍施治。
2、健脾益氣 調節腸道轉運功能
IBS病人的大便習慣改變,提示可能存在腸道功能紊亂,病位在脾,病機以虛為主。臨床上通過消除腸平滑肌的高反應性。從而緩解IBS病人的腹痛、腹瀉等癥狀。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淮山藥具有補益脾胃之功,甘而不溫,兼能滋養脾胃之陰。脾胃氣虛兼胃陰不足者,宜用山藥,脾胃氣虛,脘腹痞脹者,多用山藥。
3、祛濕化濁 改善腸道內環境
脾虛失運,水濕內停則見泄瀉,濕熱或寒濕蘊結,腸道傳導失司,氣機不暢。脾升胃降,濕阻則升降失常,使氣滯尤甚,則見腹中作痛或腸鳴泄瀉,便下粘膩不暢,或夾泡沫,或腹瀉與便秘交作。故一般化濕與理氣并投,采用溫化、清化、淡滲等法,可用薏苡仁、白術等。
由此可見,IBS病機為肝郁脾虛為主,臟腑之中與肝脾關系密切,治療以疏肝健脾化濕為主要原則。IBS還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聯系,所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患者怡情放懷,保持情緒穩定顯得十分重要。
(責任編輯:張甜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飯后肚子痛能吃和胃整腸丸嗎?
2024-10-27女友有時胃脹,能吃天然維生素 C 緩
2024-10-27能否買到氣滯胃痛顆粒和舒肝丸
2024-10-27保濟丸有哪些具體的治療作用?
2024-10-27復方丁香開胃貼哪里能買到?
2024-10-27參芪健胃顆粒效果如何?
2024-10-27龍牡壯骨顆粒相關情況如何?
2024-10-27朋友食物中毒拉肚子,能吃速效止瀉膠囊
2024-10-27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