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的5個發病因素
腸易激綜合征,簡稱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經檢查排除可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與多種因素有關。
目前認為,IBS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學異常和內臟感覺異常,而造成這些變化的機制則尚未闡明。據認為腸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礙是IBS發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們就給讀者詳細介紹一下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因素。
1、內臟感覺異常
直腸氣囊充氣試驗表明,IBS患者充氣疼痛閾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回腸運動研究發現,回腸推進性蠕動增加可使60%IBS患者產生腹痛,而在健康對照組僅17%。
2、胃腸動力學異常
在生理狀況下,結腸的基礎電節律為慢波頻率6次/分鐘,而3次/分鐘的慢波頻率則與分節收縮有關,IBS以便秘、腹痛為主者3次/分鐘的慢波頻率明顯增加。正常人結腸高幅收縮波主要出現在進食或排便前后,與腸內容物長距離推進性運動有關,腹瀉型IBS高幅收縮波明顯增加。使用放射性核素顯像技術顯示腹瀉型。IBS口-盲腸通過時間較正常人明顯增快,而便秘型正好相反。
3、感染
研究提示,部分患者IBS癥狀發生于腸道感染治愈之后,其發病與感染的嚴重性及應用抗生素時間均有一定相關性。
4、精神因素
心理應激對胃腸運動有明顯影響。大量調查表明,IBS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郁積分顯著高于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于正常人。但研究還發現,因癥狀而求醫與有癥狀而不求醫者相比,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障礙,對應激反應更敏感和強烈。因此,有關精神因素在IBS發病學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IBS是機體對各種應激的超常反應,另一種認為精神因素并非直接病因,但可誘發和加重癥狀,而使患者就醫。
5、其他
約1/3患者對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誘發癥狀加重。近年研究還發現某些肽類激素如縮膽囊素等可能與IBS癥狀有關,有助于解釋精神、內臟敏感性以及胃腸動力異常之間的內在聯系。
(責任編輯:張甜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飯后肚子痛能吃和胃整腸丸嗎?
2024-10-27女友有時胃脹,能吃天然維生素 C 緩
2024-10-27能否買到氣滯胃痛顆粒和舒肝丸
2024-10-27保濟丸有哪些具體的治療作用?
2024-10-27復方丁香開胃貼哪里能買到?
2024-10-27參芪健胃顆粒效果如何?
2024-10-27龍牡壯骨顆粒相關情況如何?
2024-10-27朋友食物中毒拉肚子,能吃速效止瀉膠囊
2024-10-27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