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病癥狀有哪些?看蛔蟲病病因有哪些
蛔蟲病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有什么樣的癥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幼蟲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線檢查,可見浸潤性病變,病灶常有游走現象;成蟲致病期可損傷腸粘膜,蕁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結膜炎,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甚至發生膽管壞死,穿孔,以及腸扭轉和腸壞死。蛔蚴移行癥蛔蚴在寄主體內移行時引起發熱、全身不適、蕁麻疹等。抵達肺臟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帶血絲等癥狀,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難和發紺。肺部X射線檢查可見遷徙性浸潤性陰影,臨床上稱為過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綜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約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中國浙江等地曾多次報告蛔蚴引起的暴發性流行性哮喘,發病率高達20~50%。
病癥
腸蛔蟲癥常見癥狀有臍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饑、腹瀉、便秘、蕁麻疹等,兒童有流涎、磨牙、煩躁不安等,重者出現營養不良。一旦寄生環境發生變化如高熱時,蛔蟲可在腸腔內扭結成團,阻塞腸腔而形成蛔蟲性腸梗阻,患者出現劇烈的陣發性腹部絞痛,以臍部為甚,伴有惡心、嘔吐,并可吐出蛔蟲,腹部可觸及能移動的臘腸樣腫物。有時蛔蟲性腸梗阻可發展成絞窄性腸梗阻、腸扭轉或套疊,必須及時手術治療。蛔蟲也可穿過腸壁,引起腸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時手術即可死亡。
異位蛔蟲癥蛔蟲有鉆孔的習性,腸道寄生環境改變時可離開腸道進入其他帶孔的臟器,引起異位蛔蟲癥,常見以下幾種:①膽道蛔蟲癥,以兒童及青壯年為多,女性較常見。誘因有高熱、腹瀉、妊娠、分娩等。妊娠時胃酸減少,膨大的子宮迫使腸道移位,分娩時強烈的宮縮誘發腸蠕動增加,均可促使蛔蟲向膽管逆行。此病發病驟然,右上腹偏中有劇烈陣發性絞痛,鉆鑿樣感,患者輾轉不安、惡心、嘔吐,可吐出蛔蟲。發作間期無疼痛或僅感輕微疼痛。若蛔蟲鉆入肝臟可引起蛔蟲性肝膿腫,必須及早手術治療。②胰管蛔蟲癥,多并發于膽道蛔蟲癥,臨床征象似急性胰腺炎。③闌尾蛔蟲癥,多見于幼兒,因小兒闌尾根部的口徑較寬,易為蛔蟲鉆入。其臨床征象似急性闌尾炎,但腹痛性質為絞痛,并嘔吐頻繁,易發生穿孔,宜及早手術治療。
主要癥狀
1、蛔幼性肺炎:少量蛔蟲幼蟲在肺部移行時,可無任何癥狀,如短期內進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蟲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經7~10天潛伏期后,可出現全身與肺部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發熱,畏寒,乏力,伴胸悶,氣促等類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重癥者可出現哮喘樣發作,表現為胸疼,咽部異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數可出現痰中帶血,鼻出血,聲嘶,腹痛及腹瀉等,體檢可聞及雙肺干濕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實變征,X線胸片檢查可見雙肺門陰影加深及肺紋增多,常于1~2周內消失,痰可查見嗜性粒細胞和夏科-萊登晶體(Charcot-Leyden crystals),偶可發現幼蟲,血嗜酸性粒細胞可明顯增高,病程持續7~10天后,上述癥狀逐漸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細胞增多等,臨床上稱為肺蛔蟲癥,即單純性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
2、腸蛔蟲病:成人腸蛔蟲病多無特殊表現,也可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頭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腸內大量蛔蟲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如多食或厭食,偏食,甚至異食癖等,兒童患者常有食欲減退與惡心,多有突然發生的臍周一過性隱痛或絞痛,常不定時反復發作,不伴腹肌緊張與壓痛,少數兒童患者可出現類似消化性潰瘍癥狀,但驅蟲治療后癥狀即消失,嬰幼兒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現,少數患兒可因高熱或其他原因而嘔吐出蛔蟲,或自肛門排出蛔蟲,嚴重感染的小兒可引起營養不良,發育遲鈍,智能低下,皮膚瘙癢,磨牙或驚厥等表現,極個別患者可出現神經性嘔吐,頑固性皮疹,視力障礙,聽力減退,肌肉麻痹,皮膚血管神經性水腫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胃及十二指腸蛔蟲病可有反復發作的腹部飽脹,噯氣,上腹隱痛或劇痛,常有食欲缺乏,反酸,惡心,也可出現嘔吐等,常有嘔吐蛔蟲史,偶爾有嘔血及黑便。
腸蛔蟲病的體征較少,腹痛時臍周可有較輕而不恒定的深壓痛,腹壁脂肪較薄的兒童患者可見腸蠕動波,深壓可捫及條索樣腸型,嚴重感染的患兒,體型瘦小,腹部膨隆。
3、。過敏反應:蛔蟲的變應原可引起宿主皮膚,結膜,腸黏膜的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腹脹痛及結膜炎等,文獻報道,蛔蟲感染是兒童對植物花粉等過敏而發生哮喘的誘因。
發病原因
1、形態特征
蛔蟲成蟲為長圓柱形,似蚯蚓,新鮮時為淡紅色,死亡后為黃白色,雌雄異體,體形向頭尾兩端逐漸變細,尾部呈鈍圓錐形,兩側有明顯的白色側線,雄蟲短而細,長約15~31cm,最寬處直徑為2~4mm,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器官為單管型,盤繞蟲體后半部,射精管開口于泄殖腔;射精管的后端部背面有交合刺囊,囊內有近等長的棒狀交合刺一對;肛前乳突數目較多,排列成平行的四行,肛門后有四個雙乳突和六個單乳突,雌蟲粗而長,長約20~35cm(可長達49cm),直徑為3~6mm,尾端平直;生殖器官為雙管型,兩級生殖器官盤繞于蟲體的后2/3部分;子宮粗管狀,每個子宮可長200mm,每組卵巢與輸卵管共約長1250mm,陰門位于蟲體的前1/3與中1/3交界處;體內子宮含蟲卵數可達2 700萬個,產卵約13~36萬個/d,受精卵為橢圓形,約(45~75)μm×(35~50) μm,卵殼透明而厚;未受精卵較狹長,有不等的屈光顆粒,受精卵排出率為45%~60%,發育后成為感染期蟲卵,未受精卵無發育能力,也無傳染性。
蛔蟲卵對外界有較強的抵抗力,在5~10℃條件下能生成約2年,在缺氧情況下可存活3個月左右,在22℃干燥環境能耐受2~3周,在潮濕,疏松,砂質土壤中能生存6年左右,在糞坑中能存活1年以上,蛔蟲卵能耐受一般化學消毒劑,在30℃環境下,磺胺(2%左右),氨水等均不影響蟲卵發育,蟲卵不能被醬油,醋及辣椒等調味品殺滅,但對溫度較敏感,日光直射或溫度超過40℃均可被殺滅,在高溫,干燥環境或暴雨沖刷下,蟲卵存活時間短。
2、生活史
蛔蟲寄生于人體小腸內,以空腸為多,回腸次之,寄生于十二指腸及胃者很少,寄生在腸內蟲數差異很大,少者幾條,多者幾十條,偶有多達2000條以上者,蛔蟲無中間宿主,雌雄交配后,雌蟲產受精卵隨糞便排出人體外,在溫暖,潮濕,氧氣充分的泥土中,約經2周發育為蚴蟲,再經1周蚴蟲第一次蛻皮后即為感染期蟲卵,感染期蟲卵在外界不能孵化,當被人吞食后,多數被胃酸殺滅,少數進入小腸,進入小腸的感染期蟲卵內的蚴蟲釋放孵化液(內含脂酶,殼質酶及蛋白酶),消化卵殼后,蚴蟲破殼而出,孵出的蚴蟲侵入腸黏膜及黏膜下層,進入靜脈經肝臟,下腔靜脈至右心;或經腸系膜淋巴管,胸導管,鎖骨下靜脈達右心,再經肺動脈,穿過肺微血管進入肺泡,在此進行第2次及第3次蛻皮,蚴蟲沿支氣管,氣管上行至會厭部,如蚴蟲被吞咽,經胃至小腸,在小腸內經第4次蛻皮后即發育為童蟲,逐漸發育為成蟲,自吞食感染期蟲卵到成蟲第一次產卵,約需2個月左右,一般情況下,成蟲在小腸內生存1年左右,長者可超過4年,成蟲排出體外后,生成時間很短。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新生兒照藍光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4奧美拉唑腸溶片可否長期服用及后果
2024-10-24過一周左右開始便秘,如何改善?
2024-10-24喝強骨生血口服液會導致反胃惡心嗎?非
2024-10-24蕁麻疹總因食物過敏復發,如何應對?
2024-10-24炎立消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4-10-24增生胃炎消化不良能吃乳酸菌素片嗎
2024-10-2432 歲舌苔厚白口臭大便異常多汗怕熱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