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癥狀有哪些?看食管炎是一種什么病
食管炎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有什么癥狀和病因呢?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淺層或深層組織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管黏膜發生水腫和充血而引發的炎癥。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腸反嘔上來的膽汁、烈酒、辣椒、太熱的菜湯、過于濃熱的茶等等。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食管炎。食管發炎的原因有許多;像是嚴重嘔吐后,長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寧、強酸強堿、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或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之患者或是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結核菌或念珠菌或病毒感染導致食管炎。趕緊和家庭醫生一起來看一下食管炎的具體情況吧。
癥狀
食道炎其癥狀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難、心口灼熱及胸骨后疼痛居多,當食道炎嚴重時可引起食道痙攣及食道狹窄。當食道下端因發炎導致粘膜變性繼而長出胃的柱狀上皮細胞時叫做巴洛氏食道,此為食道癌之前身,必須長期追蹤其變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較輕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瀝青便。
正常情況下,胃酸是不會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處高壓區,阻擋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賁門因故變松,高壓區的壓力會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膽汁就會反流到食道,對食道粘膜刺激強烈,引發食道炎。餐后平躺,進食過量,甜食或油膩食物吃得太多都會引起胃里的東西向食道反流。
當感到“燒心”,或“心口疼“,喝熱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時胸骨后痛感明顯,都是食道炎的癥狀。還有吞咽食物感到發噎,是由于食道水腫,食道內變窄或食道壁因炎癥刺激而發生痙攣性收縮所致。食道炎應及時診治,不然會惡化以至于發生食道粘膜潰瘍,還會嘔血或便血。
診斷要點
1、病初食欲不振,繼之吞咽困難,流涎和嘔吐,常出現拒食或吞咽后不久即食物返流。急性食道炎患犬因胃液逆流而發出異常呼嚕聲,口角粘附粘液絲縷。觸診食道呈硬索狀腫。
2、食道鋇餐造影。食道粘膜面不平滑,有帶狀陰影。
3、食道內窺鏡檢查可以直接檢查到食道粘膜的炎癥狀態。
化膿性食道炎
化膿性食道炎(pyogenic esophagitis)是發生于食道黏膜有破損的情況下化膿性細菌侵入食道黏膜所導致的化膿性炎癥。患者可無癥狀或僅有頸部疼痛或咽痛。病變范圍較大的患者除頸部疼痛或吞咽痛外,還可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寒戰、發熱等癥狀。反應性較高者常可出現高熱。少數患者可發生敗血癥并出現相應的表現。
真菌性食道炎
真菌性食道炎的臨床癥狀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無任何臨床癥狀。常見癥狀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難、上腹不適、胸骨后疼痛和燒灼感。重者胸骨后呈刀割樣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絞痛。念珠菌性食道炎可發生嚴重出血但不常見。未經治療的病人可有上皮脫落、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食道穿孔可引起縱隔炎、食道氣道瘺和食道狹窄。對持續高熱的粒細胞減少病人應檢查有無皮膚、肝脾、肺等播散性急性念珠菌病。
病毒性食道炎
食道的HSV 感染常同時有鼻唇部皰疹。主要癥狀為吞咽疼痛。疼痛常于咽下食物時加劇,患者吞咽后食物在食道內下行緩慢。少數病人以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輕微感染者可無癥狀。
放射性食道炎
因放射線所引起的食道損傷,稱之為放射性食道炎(radiation esophagitis)。常見于放療后1周或數周內出現,一般癥狀較輕。嚴重者可出現胸部劇痛、發熱、嗆咳、呼吸困難、嘔吐、嘔血。
表層脫落性食道炎
食道道型又稱表層脫落性食道炎、特發性食道黏膜剝脫癥、創傷性食道黏膜表層道型剝脫等多種病名。病人感到劍突下或上腹部隱約不適,時有輕度下咽困難或噯氣。在進熱飲料或熱酒后,咽喉有燒灼感或吐血。
急性腐蝕性食道炎
腐蝕性食道炎常作為意外事故發生于3歲以下小兒,特別是形形色色的家用清潔劑已進入眾多家庭,易被小兒誤服,這些制品中含有氫氧化鈉(鉀)、碳酸鈉(鉀)、高錳酸鉀等。成人的腐蝕性食道炎往往因吞服強酸或強堿,作為自殺手段所致。用盛飲料或酒類的容器存放強酸、堿而不慎被誤服的病例也屢見不鮮。近年藥物引起的食道炎受到臨床關注。現已認識到,所有年齡組患者,在各種臨床情況下服用各種治療劑 量的藥物均可能損傷食道。
并發癥
Barrett食管可發生嚴重的并發癥,良性并發癥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狹窄、潰瘍、穿孔、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
1、潰瘍
Barrett食管引起潰瘍的發病率為2%~54%,食管柱狀上皮受酸性消化液腐蝕后可以發生潰瘍,出現類似胃潰瘍的癥狀,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并可引起穿孔、出血、浸潤、潰瘍愈合后發生狹窄,出現下咽不暢的癥狀。甚至可穿透主動脈導致大出血而迅速致死。Barrett潰瘍的病理分型有兩種,最為常見的為發生在鱗狀上皮段的淺表性潰瘍,這種類型與因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潰瘍相似。另一種少見的為發生在柱狀上皮段的深大潰瘍,與消化性潰瘍相似。
2、食管狹窄
狹窄食管狹窄是Barrett食管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5%~100%。狹窄部位多于食管中上段的鱗-柱狀上皮交界處,而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狹窄多位于食管下段。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率為29%~82%。病變可單獨累及柱狀上皮,也可同時累及鱗狀和柱狀上皮。
3、惡變
Barrett食管中發生癌腫的發生率不甚確切,長期反流物進入Barrett食管可能起惡變作用。但有研究認為Barrett食管病病人施行了抗反流手術亦不能使這些柱狀上皮消退,亦不減少惡變的危險性。Barrett食管的柱狀上皮區內可以發生異型增生,程度可自低度到高度,有時低度異型增生不易與正常柱狀上皮區別,高度異型增生與原位癌有時難予區別,并可進展至浸潤癌。這些惡變的腫瘤系腺癌。須要指出的是內鏡發現賁門腺癌伴有良性柱狀上皮與柱狀上皮異型增生為腺癌是有區別的。Barrett食管的異型增生是癌前期狀況已為多數人公認。
4、胃腸道出血
可表現為嘔血或便血,并伴有缺鐵性貧血,發生率約為45%,其出血來源為食管炎和食管潰瘍。
食管炎的病因
物理因素(25%):
吞咽熱食、尖銳異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頭,誤食腐蝕劑等直接損傷食道黏膜引起炎癥。過熱的食物引起的食管炎可很快自愈。經常使用胃管,刺激食管,也能引起食管炎。
藥物因素(15%):
藥物如奎尼丁、四環素、氯化鉀、鐵劑等刺激食管粘膜,尤其是片劑停滯于食管,也可引起食管炎。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導致食道黏膜真菌增殖引起感染。
疾病因素(20%):
物理或化學性食管炎:放射線照射引起的食管炎反應稱放射性食管炎。
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減低(15%):
正常人食道下段托約肌有一個高壓區,防止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許多原因可使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減弱,包括食管裂孔疝,容易引起胃及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是造成食道粘膜炎性病變的主要原因。
腹腔壓力增高(10%):
如大量腹水、妊娠,造成腹壓升高,易形成反流。
食管蠕動障礙(5%):
通常情況下,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時,由于張力的作用引起食管繼發性蠕動波,將反流物送回胃內。食管炎可使食管蠕動減慢,使反流物在食管內停留時間延長,加重了原有的食管炎,食管炎又減弱了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功能,加重反流,形成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林彥喬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新生兒照藍光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4奧美拉唑腸溶片可否長期服用及后果
2024-10-24過一周左右開始便秘,如何改善?
2024-10-24喝強骨生血口服液會導致反胃惡心嗎?非
2024-10-24蕁麻疹總因食物過敏復發,如何應對?
2024-10-24炎立消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4-10-24增生胃炎消化不良能吃乳酸菌素片嗎
2024-10-2432 歲舌苔厚白口臭大便異常多汗怕熱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