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膽汁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失調,或幽門括約肌關閉功能不全,胃液中的鹽酸、胃蛋白酶、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等炎性改變的疾病。膽汁反流性食管炎則專指膽汁反流引起的食管炎而言。本病好發于食管中下段,以下段為最多。自內鏡廣泛開展以來,本病的確診率逐年增加,其中以中年人居多,男女均可發病。根據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屬中醫學“嘔吐”、“噎嗝”、“胸痛”、“反酸”等病范疇。那么,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療
1。抬高床頭一般將床頭抬高10-20cm。
2。飲食方法餐后應直立位或散步,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借重力促進食物排空;忌高脂、辛辣食品及酸性飲料,巧克力、咖啡、煙、酒等亦應控制。
3。肥胖者應注意減輕體重。
二、辨證論治
(一)肝氣犯胃
1。臨床表現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晨起口苦,時有嘔吐、吞酸、胃灼熱,胸骨后灼熱或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增減,食欲不振,大便不暢,舌邊紅,苔薄膩,脈弦。
2。病機分析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故見嘔吐、吞酸、胃灼熱;晨起木氣盛,膽氣逆,故口苦;肝氣不舒,故見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氣郁與情志關系密切,故諸癥隨情志因素而增減;肝氣乘脾,脾失健運,故食欲不振;肝失疏泄,氣機不利,故大便不暢;舌邊紅,苔薄膩,脈弦乃肝氣郁結之征。本型膽汁反流較輕,反流液以胃酸為主。
3。治療宜疏肝和胃,理氣解郁。
(1)中藥湯劑:常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加減。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方解:柴胡、枳殼、白芍疏肝理氣,厚樸、紫蘇行氣開郁,半夏、茯苓、生姜、甘草和胃降逆止嘔。加減:加烏賊骨、浙貝、煅瓦楞以制酸;若噯氣頻繁,加沉香、白豆蔻;若氣郁化火,心煩口苦咽干,可合左金丸清熱止嘔;若腑氣不通,大便秘結,加大黃清熱通腑;若精神抑郁明顯,失眠較重,可加香附、郁金、合歡花、夜交藤。亦可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
(2)其他藥物:①逍遙丸,每次9g,每日2次。②胃力康,每次1包,每日3次。
(3)針灸:取中脘、內關、期門、太沖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每日1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4)耳穴貼壓;取肝、胃、食道、賁門、皮質下、交感以疏肝利膽、理氣解郁、疏利食管、降逆止嘔。先壓一耳,3天后換另一耳,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每次每穴揉按15秒鐘左右,每日3~5次,15天為1療程。
(二)膽胃郁熱
1。臨床表現脅肋不適,胸骨后疼痛,惡心、吐酸,厭油膩,口渴喜冷,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
2。病機分析嗜酒無度,過食肥甘,或恣食辛辣,致濕熱內生,胃熱熾盛,故口臭;胃失和降,膽氣上逆,酸與膽汁上泛,故胸骨后疼痛、惡心、吐酸、口苦;膽胃不和,故見脅肋不適,厭油膩;熱盛傷津,故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膽胃郁熱之征。此型膽汁反流較重,反流液中有較多膽汁。
3。治療宜清胃瀉火,降逆和中。
(1)中藥湯劑:常用清胃散合四逆散加減。方解:方用苦寒之黃連直瀉胃腑之火,升麻、柴胡散熱解毒,兼引諸藥入陽明及少陽之經;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當歸養血和血,合用清熱瀉火,涼血滋陰;白芍配柴胡疏肝解郁,枳實伍白芍平上逆之火,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瀉火解郁,滋陰涼血,降逆和中之效。加減:便秘甚者,加大黃以導熱下行;口渴喜冷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熱生津;若胸骨后或劍突下灼熱者,加白及、煅瓦楞以制酸并保護食管黏膜。
(2)其他藥物:①胃力康,每次 l包,每日3次。②烏貝散,每次3g,每日3次。
(3)針灸:取內關、內庭、太沖以理氣和胃、清瀉胃火。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4)耳穴貼壓:取胰膽、肝、胃、食道、賁門、十二指腸以疏肝利膽、清胃瀉火、疏利食管、降逆止嘔。先壓一耳,3天后換另一耳,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每次每穴揉按15秒鐘左右,每日3~5次,15天為1療程。
(三)痰瘀內阻1。臨床表現吞咽困難,胸膈痞滿,甚則疼痛,情志舒暢可減輕,精神抑郁則加重,噯氣呃逆,嘔吐吞酸。舌紫黯,苔膩,脈弦。2。病機分析脾傷氣結,水濕不運,痰濁內生;肝傷氣郁,血行不利,瘀血內阻;痰瘀互結,故胸膈痞滿,吞咽困難,甚則疼痛;精神抑郁則氣郁加重,痰瘀更甚,故病情加重,精神舒暢則減輕;痰瘀內阻,則胃氣不降,故見嘔吐吞酸,噯氣呃逆;舌紫黯,苔膩,脈弦為痰瘀內阻之征。此型多病程較久,食管壁損傷較明顯之患者。3。治療宜開郁化痰,破結行瘀
。(1)中藥湯劑:常用啟膈散加減。方解:郁金、砂仁理氣化痰解郁;沙參、貝母、茯苓潤燥化痰,荷葉、枳實和胃降逆;丹參、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當歸生地、養血潤燥。共奏理氣化痰,散瘀啟膈之效。加減:若久郁化熱,心煩口干,可加黃連、梔子;便秘者,加瓜蔞仁潤燥通便;嘔吐嚴重者,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加半夏、陳皮、旋覆花。
(2)針灸:取中脘、豐隆、膈俞、公孫以化痰活血、和胃降逆。每日1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3)耳穴貼壓:取胰膽、肝、脾、三焦、賁門、食道以疏肝利膽、活血通絡、健脾化痰、疏利食管。先壓一耳,3天后換另一耳,每次每穴揉按15秒鐘左右,每日3-5次,15天為1療程。
(四)脾胃虛弱
1。臨床表現胃脘隱痛脹悶,泛吐酸水清水,納呆,大便時干時稀,劍突下灼熱,胃中嘈雜。舌淡,苔薄白,脈弱。
2。病機分析飲食不節,或過度勞累,皆可損傷脾氣,使中氣虛弱,而脾胃居于中焦,為陰陽升降之樞,若脾胃虛弱,升降失調,故胃脘隱痛脹悶;胃氣不和,故泛吐酸水清水、胃中嘈雜;脾虛失運,故納呆、大便時干時稀;舌淡,苔薄白,脈弱為脾胃虛寒之征。此型反流很輕,反流液中很少見膽汁,也常無明顯之膽道疾患。
3。治療宜健脾益氣,溫中化痰。
(1)中藥湯劑: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方解:半夏散結除痞,降逆止嘔,配陳皮、茯苓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黨參、白術健脾益氣,使清氣升則濁氣降;木香、砂仁溫中醒脾,健胃消食;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健脾益氣,溫中化痰之功。加減:腹脹便溏者,加蒼術、藿香以健脾化濁;納呆食少者,加雞內金、麥芽以開胃消食。
(2)針灸:取脾俞、內關、足三里以健脾益氣、理氣止嘔。每日1 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3)耳穴貼壓:取脾、胰膽、食道、十二指腸、交感以疏肝利膽、健脾益氣、利食管、止嘔逆。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先壓一耳.3天后換另一耳,每次每穴揉按15秒鐘左右,每日3~5次,15天為1療程。
(五)胃陰不足
1。臨床表現脅肋隱痛,口干咽燥,不思飲食,時有干嘔,咽下困難,大便干結。舌質紅,苔少而干,脈細數。
2。病機分析肝氣郁結,化火傷陰,或胃熱傷津,致胃陰不足。陰虛木郁,故脅肋隱痛;胃陰不足,故口干咽燥,不思飲食;胃陰不足,食管干澀,故咽下困難;津傷腸道失潤,故大便干結;舌質紅,苔少而干,脈細數,為胃陰不足之征。此型主要為病程較久,食管壁損傷較明顯,但當前反流較輕,反流液中很少有膽汁。
3。治療宜滋陰養胃,疏肝解郁。
(1)中藥湯劑:常用益胃湯合逍遙散加減。方解:沙參、麥冬、玉竹、生地甘寒生津,滋養胃陰;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補肝,以護脾胃;白術健脾,甘草調和諸藥。加減:若神疲乏力,氣陰兩虛,可加人參、山藥;若咽喉不利,胃火上炎,可合玉女煎。
(2)針灸: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取內關、支溝、內庭以益陰養胃,降逆止嘔。每日1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3)耳穴貼壓:取胰膽、交感、食道、渴點、賁門、十二指腸以疏肝利膽、滋陰潛陽、疏利食管、滋陰生津。先壓一耳,3天后換另一耳,每次每穴揉按15秒鐘左右,每日3~5次,15天為1療程。
三、對癥治療
1。對膽系疾病予以利膽、消炎、溶石、排石等治療。
2。提高LES張力,加強食管蠕動、增加食管酸廓清能力,可給予胃復安、嗎丁啉、莫沙比利等。
3。黏膜保護劑硫糖鋁可與蛋白質黏附在一起形成一層抗胃酸、胃蛋白酶及膽鹽的生理屏障。PGE4則有助于維持食管黏膜的完整性,保護其深層黏膜免受酸、膽鹽等侵襲,從而起到細胞保護作用。兩者均可采取吞飲法服用使食管腔內藥量增加。
四、擴張和手術治療
當反流性食管炎導致食管器質性狹窄,進而造成吞咽困難,用一般方法不能緩解時,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可采用擴張療法;當上述治療方法無效,顯示潰瘍持續存在伴狹窄或食管上皮明顯胃化或腸化者需考慮手術。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新生兒照藍光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4奧美拉唑腸溶片可否長期服用及后果
2024-10-24過一周左右開始便秘,如何改善?
2024-10-24喝強骨生血口服液會導致反胃惡心嗎?非
2024-10-24蕁麻疹總因食物過敏復發,如何應對?
2024-10-24炎立消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4-10-24增生胃炎消化不良能吃乳酸菌素片嗎
2024-10-2432 歲舌苔厚白口臭大便異常多汗怕熱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