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胃炎如何調節 八款中藥配方來治療
天天(化名)今年7周歲,前兩天他的一個好朋友明明過生日,邀請他們一家去參加,他非常開心,跟著爸爸媽媽特地到商場給明明買了個生日禮物。明明家做了好大一桌豐盛菜招待天天一家,天天那天吃了好多東西,回家后,天天的爸爸媽媽就發現孩子有問題,嘔吐、腹瀉,而且還發燒,家長非常擔心,趕緊帶著天天到醫院,醫生給天天做了血常規、大便常規檢查,結果顯示血白細胞增高,糞便中有少量白細胞,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給予補液、維生素B6和頭孢唑肟鈉靜脈用藥,第二天口服阿莫西林治療,2天后痊愈。
小兒急性胃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引發急性腸胃炎的原因:主要是由過量或不潔飲食導致,兒童的胃腸功能比成人弱,暴飲暴食后,體內的食物堆積過多,難以消化,食物中的細菌可能會繁殖,或最初進食時部分食物已經變質,而誘發急性胃腸炎。
醫生介紹,小兒急性腸胃炎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和嘔吐,少數有發熱。有些吐瀉嚴重的沒有及時補液,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休克。急性胃腸炎假如表現的是輕型腹瀉,則一般狀況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為黃色或黃綠色,少量粘液或白色皂塊,糞質不多,有時大便呈“蛋花湯樣”。急性胃腸炎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瀉,每天大便數次至數十次,大量水樣便,少量粘液,惡心、嘔吐,食欲低下,有時嘔吐出咖啡樣物。如出現低血鉀,可有腹脹,有全身中毒癥狀,如不規則低燒,中毒嚴重的才有高燒,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意識朦朧,甚至昏迷。
食物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即使是細菌性的也是自限性的,假如病情不重,可不用抗菌治療。病情嚴重的可用第3代頭孢菌素或阿莫西林類抗生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蠟樣芽孢桿菌的致病機制是因為病菌的腸毒素,抗生素對毒素沒有作用,病情輕的可不用抗菌藥物。但實際臨床工作中短期內無法獲得培養結果,可按經驗選用抗菌藥物。
提醒家長朋友們,第一,如遇兒童嘔吐嚴重,可靜脈補充水分和鹽分,暫時禁食;嘔吐或嘔吐不嚴重的,可少量多次口服補充液體和進食,要注意體內鹽分的補充,食物中加鹽,或到正規的醫院配口服補液鹽沖服。第二,在飲食方面可以喝點米湯、稀飯、吃點軟面條,一般2到3天基本上就可以恢復。第三,兒童的飲食要有節制,不可暴飲暴食,不過度食用油膩、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如果急性腸胃炎的癥狀沒有緩解,精神不好,皮膚干,沒有小便,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診治。
兒童慢性胃炎如何飲食
兒童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更需要如牛奶、燉蛋、魚、豆制品、面條、粥、新鮮蔬菜、水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另外可以吃一些對胃消化功能有幫助的食品,如山藥、扁豆、蓮子、豬肚等。下列幾種飲食療法適合兒童應用:
1、白蘿卜500g,蜂蜜150g。將蘿卜切丁,放于沸水中煮熟撈出,晾曬半日,再放鍋內加蜂蜜用小火煮沸,調勻,冷卻后裝瓶,每日服3湯匙。適合于胃部脹痛、噯氣、反酸的患兒食用。
2、飴糖20g,沖入豆漿250ml內,煮沸后空腹飲用。適合胃部隱痛、手足不溫,怕冷的患兒。
3、取蓮子、糯米、薏米各50g,紅糖15g。蓮子用開水泡脹,剝皮去心,放入鍋后加水煮30分鐘后加粳米及薏米煮沸,小火燉至爛,放紅糖后食用。適合中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舌苔膩的患兒。
八款緩解胃炎中藥配方
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部疾病,多是由于不合理的飲食導致的,尤其是白領一族更是常見,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治療,很可能會引發胃癌,那么接下來的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緩解胃炎中藥配方。
緩解胃炎中藥配方
一、益氣溫胃湯
方藥組成:黨參12g,黃芪30g,白術12g,山藥15g,扁豆10g,白芍15g,陳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顯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吳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不舒,隱隱作痛,脘部如墜,空腹為甚,食入稍減,喜熱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實,神疲乏力,少食納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邊有齒印,脈沉細弱或浮大無力等。胃鏡檢查見胃黏膜呈淡紅色或蒼白色,黏膜粗亂,或見散在斑片狀充血。中醫辨證屬脾失健運,胃陽不足,脾胃虛寒者。
二、益陰養胃湯
方藥組成:沙參15g,麥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熱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烏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艱澀加栝樓15g,決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綠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疼痛,嘈雜燒灼,知饑少納,口干引飲,舌光剝或少苔或有裂紋,脈細數或弦細;或胃酸缺乏,胃鏡檢查見胃黏膜輕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見腺體萎縮。中醫辨證屬肝脾陰傷,胃陰虧虛者。
三、清熱和胃湯
方藥組成:黃芩10g,連翹12g,敗醬草20g,黃連6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5g,蒲公英30g。吞酸加吳茱萸3g、海螵蛸12g、鍛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灼熱疼痛,口苦且干,嘈雜易饑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結,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胃鏡見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等。中醫辨證屬中焦郁熱,邪熱犯胃者。
四、疏肝安胃湯
方藥組成:柴明12g,白芍15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烏藥12g,蘇梗10g,炙甘草10g。痛甚加九香蟲10g、元胡12g;脹劇加枳殼12g、佛手12g;噯氣加旋覆花10g、佛手12g;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痞滿,或隱痛,痛引兩脅,或攻撐作痛,舌紅苔薄白,脈弦。中醫辨證屬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五、化瘀理胃湯
方藥組成:丹參30g,檀香10g,砂仁6g,五靈脂10g,蒲黃10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臺烏10g。若挾郁熱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30g;若兼氣虛加黨參20g,白術12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疼痛,或刺痛、銳痛,痛處固定,舌質暗紅或暗紫瘀斑,舌底絡脈多粗亂而長色青,脈澀滯不暢。胃鏡多見腺體萎縮或伴腸腺化生、異型增生。中醫辨證屬肝脾氣滯血瘀。氣滯易致瘀,血瘀多夾氣,臨癥要區分氣滯與血瘀的主次,靈活用藥,要注意氣中血藥、血中氣藥的選用。
六、苦辛調胃湯
方藥組成:半夏10g,黃連6g,黃芩10g,吳茱萸6g,干姜10g,黨參12g,甘草10g。偏寒者加良姜12g、川椒6g;偏熱盛者加山梔10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痞滿,食后為甚,或隱痛綿綿,便溏,兼見燒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燒心而不喜涼飲食為突出表現,舌質淡紅苔膩,或黃膩或淡黃膩,脈細弱。中醫辨證屬虛實寒熱并見者。本證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氣虛的基礎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虛火內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藥上要掌握寒與熱、虛與實的主次進行調治。
七、化濕醒胃湯
方藥組成:藿香12g,佩蘭12g,薏苡仁30g,白蔻仁10g,蒼術12g,厚樸10g,茯苓12g,菖蒲12g。偏寒濕加半夏10g、陳皮10g、干姜10g;偏濕熱加黃芩10g、黃連6g。
主治:慢性胃炎癥見胸脘痞悶,納呆少食,口淡無味,渴而少飲,腸鳴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膩(黃膩多濕熱,白膩多寒濕),脈濡細或緩等癥。中醫辨證屬濕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八、消食開胃湯
方藥組成:蒼術12g,厚樸10g,山楂12g,神曲10g,麥芽15g,半夏10g,茯苓12g,陳皮10g,生姜10g。食阻氣滯作脹加雞內金12g、砂仁6g;甚則大便不通,腹痛脹滿者加枳實10g、大黃10g;嘔惡痞滿者加藿香10g、木香6g;油膩肉積所傷者,重用焦山楂;米食所傷者以神曲、麥芽為主;面食傷者以萊菔子為主。
主治:慢性胃炎復加積滯中阻,癥見胃脘飽脹痞痛,噯腐吞酸,惡聞食臭,糞便異臭,舌苔厚膩,脈滑。中醫辨證屬飲食積滯者。
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多見虛實相兼或虛多實少之癥。初病在氣,久病見陰虛絡瘀或虛寒兼瘀者為多。治療上一要補虛扶正,即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細胞保護因子的釋放,調整胃腸功能,藥用黨參、黃芪、麥冬、當歸、菟絲子、枸杞子等;二要活血和絡,改善胃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細胞吸收,藥用丹參、川芎、赤芍、失笑散;三要清熱解毒,防止癌變,對于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者,選用白花蛇舌草、莪術、半枝蓮、龍葵等;四要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寒熱虛實因人而治;五要注意飲食調節,忌生泠、辛辣煎煿及厚膩之品,同時要調情志、避風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胃間歇性痛伴脹痛和燒胃是何原因?
2024-10-24手術后肚子脹不消化是什么原因
2024-10-24服用硫唑嘌呤后惡心該如何處理
2024-10-24小肚子疼,定坤丸吃完還需再吃嗎?
2024-10-24孕婦能否服用保濟丸
2024-10-24男性雌二醇偏高、肝氣郁結、腎虧兩虛能
2024-10-24有便意卻拉不出,蹲下放屁后仍有便意,
2024-10-24十二指潰瘍反復如何有效應對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