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痙攣怎么辦 7個妙招預防胃痙攣
胃痙攣是胃部的一種很常見的癥狀,胃痙攣的發病原因有很多,許多人會有這種癥狀。那么你知道如何預防胃痙攣嗎?
胃痙攣的癥狀:
急性胃痛
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癥。也見于胃黏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癥等病。急性胃痛就是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病人感覺胃部劇痛,同是伴隨打嗝、脹氣、惡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病癥。
慢性胃痛
常見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也是部隊多發病之一,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黏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
胃腸氣脹
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不通暢或梗阻,胃腸道的氣體不能隨胃腸蠕動排出體外,聚于胃腸道內稱胃腸氣脹。胃腸氣脹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質性的。如腸道易激綜合征、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使胃腸道氣脹為功能性氣脹。幽門梗阻、腸梗阻引起者多為器質性氣脹。常和便秘同時存在。
胃寒疼痛
是胃寒癥的臨床表現。胃寒癥是指陰寒停留于胃腑所表現的癥候,多因過食生冷所致。
胃部隱痛
是胃痛的一種。胃疼是一種非特異性癥狀,常出現在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另外,上腹疼不一定是胃,也有可能是肝,膈等。
7個妙招預防胃痙攣:
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
胃病的養生保健,吃得太快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胃部肌肉容易疲勞,胃動力下降,這樣胃部更容易受傷,所以,在吃東西的時候要充分的咀嚼,不要貪快,讓食物盡可能的在嘴巴里變細,吞咽下去的時候也可以減輕胃部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增多,唾液分泌也多,對胃粘膜有保護的作用。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胃病的養生保健,進餐要準時,要科學,食物要以清淡,軟爛為主,要好好吃飯,不要因為趕時間而站著吃或者蹲著吃。三餐時間一定要準時,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該進食,而且一次不要吃得過飽,8分飽是最理想的。對于那些工作繁忙的人來說,最忌諱的便是饑一頓飽一頓的飲食習慣。
進食以后不要立即運動
胃病的養生保健,運動的好處多多,這自然不必多說,而且還有一句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這個飯后不是說馬上,而應該在進食后20-30分鐘開始為宜,等食物都消化得差不多再開始比較好。
胃病的養生保健,生冷,過燙,過硬的食物是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的禁忌飲食,這些食物進入胃部后,會刺激胃粘膜引起更嚴重的反應。所以,飲食的溫度要以不燙不冷為度。
喝水的時機也要選擇正確
胃病的養生保健,最好的喝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飯后立刻喝水會稀釋胃液,有些人喜歡用湯水泡飯吃,這樣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最好是飯前喝湯水。
避免煙酒等刺激
胃病的養生保健,酒精和香煙含的尼古丁會刺激胃粘膜,導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調,引起胃病。所以日常生活中必須對煙酒有所節制,少吃辛辣,過酸,油炸,燒烤或者煙熏的食物,避免喝濃茶或者咖啡。
選擇藥物的時候要慎重
胃病的養生保健,千萬不要自己亂吃藥,很多藥物例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質激素在說明書已經寫明某些成分會對胃粘膜有刺激,可以損傷胃粘膜,甚至會引起胃潰瘍。別以為中藥就是最安全,實際上,其中的一些寒涼的中藥如大黃、黃芩等對胃部傷害也很大。
要快樂的進餐
胃病的養生保健,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心情不好的時候胃口也不好,這是情緒對胃的影響。那些中年人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對大腦皮層不斷重復的不良刺激,很容易促成胃的病變。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的穩定,不要緊張和焦慮。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吃飯,不要想其他煩擾的事情。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長期每天兩次大便,用藥不見好咋回事
2024-10-24服用鹽酸克林霉素膠囊后胃痛如何處理
2024-10-24不知是否因服藥產生不良狀況,該咋辦?
2024-10-24糜爛性胃炎康復期,消化道潰瘍慎用藥物
2024-10-24早晨吃三個小饅頭后吃生力雄丸胃難受咋
2024-10-24拉肚子時能否吃腎寶片,有何更好的藥?
2024-10-24多星期不愛吃飯且惡心眼睛腫是何因
2024-10-24十二指腸潰瘍反復,西藥無效,該咋辦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