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怎么治?治療上這些誤區你進了嗎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液,有時加上十二指腸液向上反流進入食管,引起燒心、反胃、胸骨后疼痛等癥狀,嚴重時可發生吞咽困難、食管出血和貧血。專家指出,此病十分常見,發病高峰期年齡為60~70歲,25%的患者年齡超過75歲。胃食管反流,特別是經常的、重度的反流,可引起的健康危害絕不可低估,應重視以下3個方面。
(一)反流物會損害與破壞食管黏膜屏障,會引起黏膜炎癥、糜爛,甚至發生潰瘍、出血,這些病變如不能及時痊愈,日久可導致食管狹窄,影響進食,甚至在病變部位發生細胞類型轉換,由柱狀上皮細胞代替正常的鱗狀上皮細胞,形成所謂的“巴立特(Barrett)食管”,后者已被公認為是食管癌的癌前狀態。
要說明的是,并非有燒心、胸骨后疼痛、反酸等典型癥狀的患者都有食管黏膜明顯炎癥,其中大多數患者內鏡檢查無肉眼可見的食管炎癥,可能的解釋是這類患者的癥狀與食管黏膜對反流物中的損害因素具高敏感性有關。
(二)反流物尚可侵蝕咽部、喉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三)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骨后疼痛易和心絞痛混淆,誤診率很高,導致一些病人長期接受針對冠心病的藥物治療,浪費醫療資源。文獻提示,35%~65%被疑為心絞痛的胸痛病人是食管源性胸痛,其中80%系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誤區有哪些
認為可以不吃藥
當出現癥狀時,多數患者認為,通過改變飲食及生活方式就能控制癥狀,而不去醫院就診、用藥。的確,膳食結構變化、激烈競爭等帶來的精神壓力已經成為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對該病患者確實很重要。但對于疾病的治療,單靠慢性腹瀉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藥物。
自己服用非處方藥
對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來說,藥物治療的目的包括兩方面,一是緩解癥狀,如燒心、泛酸等,治愈食管炎;二是減少并發癥的風險。
未經醫生同意自行停藥
有些患者雖然選對了療法,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感到癥狀減輕了就會錯誤的認為疾病治療了。但是停了一段藥之后癥狀就會復發,這樣反復的停藥,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長期每天兩次大便,用藥不見好咋回事
2024-10-24服用鹽酸克林霉素膠囊后胃痛如何處理
2024-10-24不知是否因服藥產生不良狀況,該咋辦?
2024-10-24糜爛性胃炎康復期,消化道潰瘍慎用藥物
2024-10-24早晨吃三個小饅頭后吃生力雄丸胃難受咋
2024-10-24拉肚子時能否吃腎寶片,有何更好的藥?
2024-10-24多星期不愛吃飯且惡心眼睛腫是何因
2024-10-24十二指腸潰瘍反復,西藥無效,該咋辦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