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很關鍵
“得了炎癥性腸病吃什么好,不能吃什么呢?吃哪種東西會對疾病有益,哪種食物會有害?”這是很多的炎癥性腸病患者和家屬非常關心的問題。閱讀全文
炎癥性腸病由于病因不明、不可治愈,有“綠色癌癥”之稱,甚至有人放言“寧可得癌癥,也不要得炎癥性腸病”。因為炎癥性腸病并發癥多,且需要終身治療,患者常會腹痛、腹瀉、血便甚至腸梗阻,不僅身體上痛苦,經濟負擔也非常重。為此,家庭醫生在線特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新穎為廣大網友講解炎癥性腸病的相關知識。 閱讀全文>>
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F任廣東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協作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IBD學組副組長,中國IBD青年學者CLUB委員。主要從事腸道疑難潰瘍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終身疾病,青年人發病率高,多在18歲-35歲之間,一種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閱讀全文>>
炎癥性腸病的典型癥狀包括:持續腹瀉(稀便、水樣便或大便次數增多)、腹痛、發熱、便血等,但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除了消化道的癥狀,克羅恩病還有一些腸外表現如:眼部發紅發癢、口腔潰瘍、關節腫痛、皮膚損害、骨質疏松等,但有的患者則是以腸外表現為首發癥狀去就診的。閱讀全文>>
由于病因尚不明確,炎癥性腸病在早期較難識別、容易誤診,加之大眾對其認識不多,導致該疾病常常在初期不能得到診斷和規范的治療。炎癥性腸病雖然無法治愈,但通過藥物、手術等綜合診治結合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證良好的生活質量的。閱讀全文>>
王新穎教授表示,炎癥性腸病非常復雜,目前還沒有單一的檢查能確診,臨床醫生往往需要整合多方面信息來做出診斷。
可疑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首先可行結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結腸病變形態、充血水腫等。閱讀全文>>
懷疑克羅恩病的患者一般需要進行全消化道的檢查,即胃鏡、腸鏡和小腸的全面檢查。閱讀全文>>
由于檢查較多,有時病人也會感到很折騰,但早期診斷對治療是極為有價值的,因此希望病人能夠理解和配合醫生的檢查。閱讀全文>>
藥物治療有多種,比如美沙拉嗪,主要針對一些輕癥和病變累及大腸的患者。另一類是免疫制劑,可用于患者的誘導緩解和維持治療。還有一類就是生物制劑,它主要是針對一些年輕但病情比較重的患者。
王新穎教授指出:選擇手術治療要非常慎重,通常是因為患者出現腸道狹窄、穿孔、癌變或者不可控制的消化道出血的時候,我們才考慮手術治療。
王新穎教授也希望通過家庭醫生在線這個平臺向更多患者呼吁:治療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定注意日常飲食,配合醫生治療,更不可隨意停藥。
日常飲食很關鍵
“得了炎癥性腸病吃什么好,不能吃什么呢?吃哪種東西會對疾病有益,哪種食物會有害?”這是很多的炎癥性腸病患者和家屬非常關心的問題。閱讀全文
隨著二胎的放開,越來越多的炎癥性腸病患者有生育二胎寶寶的愿望,但又擔心自己是否能生育健康的寶寶。對此,王新穎教授表示,炎癥性腸病患者是可以生寶寶的,但要注意兩個關鍵時期的疾病管理:孕期和哺乳期。
閱讀全文“炎癥性腸病患者生育的寶寶得炎癥性腸病的比例比普通人群會高一些。”王新穎表示,有研究表明倘若父母單方患有炎癥性腸病,后代患該病的概率接近9%。閱讀全文>>
王新穎也強調,在疾病緩解期懷孕是安全的,與正常女性幾乎一樣,但三分之一的患者活動期懷孕病情會惡化,一般發生在懷孕后的前三個月或者在分娩后的幾個月里,且生育率會有下降。閱讀全文>>
孕期如何正確用藥也是患者關注的重要問題,首先患者需要清楚了解藥物的分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害性將其分為5級。閱讀全文>>
養在炎癥性腸病的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甚至具有治療作用,而妊娠期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營養更不容忽視,因此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指導。閱讀全文>>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