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不可怕 科學治療是關鍵
癲癇可見于各個年齡段。兒童癲癇發病率較成人高,隨著年齡的增長,癲癇發病率有所降低。進入老年期(65歲以后)由于腦血管病、老年癡呆和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增多,癲癇發病率又見上升。癲癇病做為一種慢性疾病,雖然短期內對患者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長期頻繁的發作可導致患者的身心、智力產生嚴重影響。其實,癲癇是可以治愈的!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內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年發病率為28.8/ 10 萬,1年內有發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為4.6‰。據此估計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500~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同時每年新增加癲癇患者約40萬,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如果發作持續超過了30分鐘以上叫做癲癇持續狀態,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專家提醒廣大癲癇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科學治療。
發作時會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抽搐、發作,有的還伴有尖叫、口角的抽搐、面色青紫、尿失禁,有的還有口吐白沫、口吐血沫,或者瞳孔散大等表現。抽搐發作完之后,患者進入昏迷狀態,患者在醒來之后常有短時間的頭痛、頭昏、疲乏、無力,對發作的過程不能回憶。如果發作持續超過了30分鐘以上叫做癲癇持續狀態,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雖然患病人數多,但30%-70%的癲癇患者無法找到病因癥。癲癇發作是各種原因互相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單一的因素不足以觸發癲癇發作。專家舉例,比如胎兒期的腦損傷,即母親在懷孕期間,胎兒有細菌或者病毒的感染,或者有缺氧,或者有輻射,或者藥物的影響;各種入腦外傷,還有腦部的腫瘤、腦血管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常見的一氧化碳中毒、藥物中毒,還有酒精中毒等,所有這些原因都可以引起癲癇發作。
癲癇沒那么可怕 相信科學系統治療
目前我國對癲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對癲癇知識宣傳不夠;專業的醫院和專科的醫生過少;地區之間對癲癇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也不一致。大部分的癲癇患者和家屬對癲癇還不能夠正確地認識,有的患者因為強烈的羞恥感而忌諱看醫生,有的則會病急亂投醫。據統計,我國900多萬癲癇患者真正能接受科學系統治療的還不夠20%,大部分的癲癇患者還在忍受癲癇發作的痛苦。
專家強調,最新的醫學認證,癲癇患者通過科學系統的治療,80%-90%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患者無法接受科學的、系統的治療,或者是延長了治療的時間,就會導致癲癇遷延不愈的情況。診斷的精確性差或者診斷錯誤,用藥時間安排不合理和頻繁換藥都是造成癲癇久治不愈的原因。癲癇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癲癇病人當中,70%-80%的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癥狀。雖然會有20%-30%的患者發展成為頑固性的癲癇,但有一半以上可以通過手術而獲益,或者輔之于藥物治療或者物理治療而控制癲癇發作。
預防癲癇發作該如何處理
1、保護舌頭:一旦發現患者有癲癇發作的先兆癥狀,應馬上將一塊包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在患者上、下磨牙之間,以防陣攣期將舌頭咬破。若先兆期沒有及時放上,強直期當患者張口時也應放入,但痙攣期不宜放入。壓舌板不僅可以防止癲癇發作咬傷舌頭,同時也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
2、迅速平躺:如發現患者有發作先兆癥狀時,應迅速讓患者平臥在床上,或就近躺在平整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時做上述安排,那就立即扶住患者,順勢讓他躺下,以防止突然摔倒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3、保護頭頸:當患者強制其發作的時候,頭多會過度后仰、下頜過張。這種情況極易造成頸椎壓縮性骨折、或下頜脫臼。這時應一手托住患者的枕部稍用力,應阻止其頸部過伸;一手托住其下頜,對抗其下頜過張。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上火導致牙疼,影響睡眠和進食怎么辦?
2024-10-24中期失眠多夢如何用藥調理改善
2024-10-24用電腦多致頭痛頸椎神經痛如何處理?
2024-10-24睡眠不好能否服用鹽酸曲唑酮片改善
2024-10-24三叉神經痛能否使用地奧心血康
2024-10-24力克舒復方氨酚烷胺片價格一般是多少
2024-10-24手腳抽搐可能是哪些疾病引起?
2024-10-24吹風后整個頭痛是何原因?
2024-10-24
熱門文章
癲癇發作如何做好應急處理?
2024-10-14女性癲癇會遺傳嗎?專業解析與探討
2024-07-16癲癇治療新進展:科學探索與個性化方案并重
2024-07-12什么是原發性癲癇?
2024-07-10羊角風是否會遺傳?深入解析與預防策略
2024-05-28小伙被怪異行為困擾17年 原來竟是癲癇
2024-01-12哪些是癲癇的癥狀?會引發什么并發癥呢?
2020-11-19癲癇通常有哪些癥狀?應該如何檢查?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