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不是絕癥 正確服藥有助控制病情
曾有這樣一個案例,某醫生在門診接診了一位8歲的癲癇患者,這位小患兒聽說抗癲癇藥物吃多了人會變傻,于是偷偷把藥藏了起來,不按時服藥,結果導致病情加重被家長送院就診。這個案例引發我們對癲癇藥物的思考,癲癇藥物是真的副作用大嗎?兒童癲癇藥物應該怎么使用呢?
抗癲癇藥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反應
不可否認,抗癲癇藥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對神經系統、血液系統、骨骼系統、皮膚和結締組織、消化系統、內分泌、免疫系統都可能造成影響,前三種比較常見。
血液系統:抑制血液細胞,可能出現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或貧血。據了解,臨床上約1%的病人發生巨細胞貧血或巨紅細胞癥;粒細胞減少及粒細胞缺乏的發生率為1%~5%,早期多見;血小板減少及凝血機制障礙發生率為1%。
神經系統:不少患者治療初期最常出現嗜睡;服用巴比妥類及安定類藥物者多見興奮、活動過多、攻擊行為、焦慮、失眠等情況;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還可能出現頭暈眼花、走路不穩等小腦綜合征的表現;行為異常、情緒改變、腦電圖上出現慢波增多、高幅波等亞急性、慢性腦病。
骨骼系統:比較常見,尤其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影響更大??拱d癇藥物中的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對骨骼的影響最大。
此外,有些患者服藥1~2周后出現過敏反應,有些在治療早期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癥狀,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鈉、丙戊酸鈉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害。
抗癲癇藥物需權衡利弊
因為懼怕藥物副作用而拒絕服藥的行為,往往會造成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甚至威脅到生命。與藥物副作用相比,病情惡化帶來的影響往往更大,而且藥物副作用有個體差異,不是所有小兒患者都會出現,所以采用藥物治療小兒癲癇必須遵循醫生醫囑,在控制癲癇的情況下,觀察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及時向醫生反映,必要時調整藥物。此外,由于兒童患者對疾病認識不多,家長更要在全面了解疾病的基礎上,做好疾病治療的教育。
據了解,大多數抗癲癇藥的不良反應都是一過性的,多在服藥早期出現,或是從小量變成大量的過程時出現。隨著治療療程的發展或者是藥物劑量的穩定,多數病例不良反應就不太明顯了。如果患兒遵照醫生囑咐按時、按量服藥,絕大多數患兒病情可以得到控制或治愈。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上火導致牙疼,影響睡眠和進食怎么辦?
2024-10-24中期失眠多夢如何用藥調理改善
2024-10-24用電腦多致頭痛頸椎神經痛如何處理?
2024-10-24睡眠不好能否服用鹽酸曲唑酮片改善
2024-10-24三叉神經痛能否使用地奧心血康
2024-10-24力克舒復方氨酚烷胺片價格一般是多少
2024-10-24手腳抽搐可能是哪些疾病引起?
2024-10-24吹風后整個頭痛是何原因?
2024-10-24
熱門文章
癲癇發作如何做好應急處理?
2024-10-14女性癲癇會遺傳嗎?專業解析與探討
2024-07-16癲癇治療新進展:科學探索與個性化方案并重
2024-07-12什么是原發性癲癇?
2024-07-10羊角風是否會遺傳?深入解析與預防策略
2024-05-28小伙被怪異行為困擾17年 原來竟是癲癇
2024-01-12哪些是癲癇的癥狀?會引發什么并發癥呢?
2020-11-19癲癇通常有哪些癥狀?應該如何檢查?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