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人每天不運動 工作忙是主因
倫敦奧運剛結束,在為中國奧運代表團取得佳績喝彩之際,我們是否有秉承奧運精神,將體育鍛煉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呢?家庭醫生在線近日進行了一項《與奧運一起動起來——全民健身日運動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2563人中,只有29.17%被調查者經常有運動,45.83%每天基本無運動,能做到每天鍛煉至少一小時的僅有16.67%。由此可見,大眾對體育鍛煉的重視仍顯不足。
工作忙是不運動主因
該次調查參與者以青年人為主,70.83%年齡為18-30歲,“工作忙,無時間”是他們疏于運動最主要的原因,占比例45.83%。對此,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楊國安副主任指出,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對健康的維護,建議“工作忙”的上班一族,利用“零碎時間”鍛煉身體:
一是步行上下班,步行鍛煉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最好的運動,科學研究表明,步行可以減少心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發病率,堅持每天步行6000步,人的壽命可以延長3到5年。如果上班地點離家過遠,亦可選擇搭乘交通工具,提前下車步行。
二是多走樓梯,無論是在住宅還是在辦公樓,都可以多走樓梯少乘電梯,樓層高的可以先坐幾層電梯再走上去。
另外可以將運動滲透到工作、學習、生活中。例如:與家人、同事交流可以到外面邊散步邊聊天;在工作的間隙起身倒水,做幾個簡單的健身操;在看書學習的中途起身做家務拖地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12.50%的調查者是因運動場地不足不運動,而75%認為身邊運動場所不足的。可見,為了更好地推廣全民健身,政府還需加大對公共運動場所建設的投入,合理布局,將更多的運動場所的建設納入規劃中實施,更好地滿足全民健身對運動場所的需求,激勵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
運動安全普遍得不到重視
飛人劉翔在倫敦奧運110米欄預賽摔倒,因跟腱斷裂,悲情吻別跨欄告別比賽,運動損傷再次震驚國人。然而調查卻發現,在我們關注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的同時,自身的運動安全卻為大多數人所忽略,只有25%被調查者鍛煉時會采取防護措施避免運動損傷,而“不熱身即進行劇烈運動”更是最常見的運動誤區。楊國安副主任對此表示,很多人都認為運動損傷多數與運動員有關,其實不然,運動損傷廣泛發生在我們身邊。如“不熱身即進行劇烈運動”,往往會導致因肌肉、關節、韌帶、筋骨準備不足而產生的拉傷、扭傷等急性運動損傷,或因動作過猛,傷及腳踝、膝蓋或腰部等。因此,體育鍛煉中必須要注意運動安全,采取措施避免運動損傷,以免“健身”變“傷身”。
此外,楊主任還指出,運動還應注意適量,要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進行運動。運動時一旦身體感覺不好,如發生頭暈、頭痛、胸悶、氣喘、刺痛等情況,應暫停活動,休息片刻,或及時就診。尤其是老年人、有心腦血管疾病史或有運動損傷史的人,運動時要特別注意,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