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防癌勿陷誤區 食療抗癌精髓在辨證施食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林麗珠教授
4月15日-21日是第20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腫瘤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健康飲食更是對抗癌癥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家庭醫生在線近期進行的《抗癌與飲食調查》發現,不少網友均對飲食抗癌存在著認知誤區:65.12%認為“多吃抗癌食物能防癌”,25.58%認為“補藥治癌即使無效亦無大礙”。
圖1 調查顯示,65.12%參與網友有 “多吃抗癌食物能防癌”的認知誤區。
圖2 調查顯示,25.58%參與網友有“補藥治癌即使無效亦無大礙”的認知誤區。
飲食抗癌關鍵在辨證施食
“吃什么能防癌?”家庭醫生在線腫瘤頻道的咨詢帖中不少網友都有此疑問,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林麗珠主任指出,國外有很多探索食物中“抗癌物質”的實驗,發現了不少具有“抗癌物質”的“抗癌食物”,如包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番茄等等。但腫瘤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飲食僅是其中一個方面;另外,食物進入人體還有一個非常復雜的代謝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抗癌食物”或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但具體有何效用、效用大小卻并未可知。為此,寄望于多吃某些食物能預防癌癥的想法是不科學的。
林主任指出,中醫學強調陰陽平衡,保持人體的平衡狀態,才能降低癌癥發生的幾率。為此,在飲食方面需“辨證施食”,需根據不同的癥型、體質進行飲食調養,比如體質寒涼的腹瀉病人就不宜再吃如螃蟹等性質寒涼的食物,否則可能會加重腹瀉病情;再如做放療的病人,中醫認為放療是火熱毒邪,因此病人在放療期間就不宜吃燥熱的食物。
腫瘤病人勿盲目“忌口”
此次調查顯示,62.79%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認同腫瘤患者忌吃“發物”的說法。對此,林主任指出,對于腫瘤病人而言“發物”是需要忌口的,但卻不能走極端,過度擴大“發物”的范圍。中醫所說的“發物”廣義是指所有對身體不好的食物,如發霉的食物等;狹義的“發物”則是指對個人自身體質不適合的食物。臨床上有些腫瘤患者因對“發物”認知不清,把雞、雞蛋等都當作發物,什么都不敢吃,導致營養得不到補充,這種行為是十分不可取的。
圖3 調查顯示,62.79%參與網友均認同腫瘤患者忌吃“發物”的說法。
腫瘤患者吃補藥亦需“辨證”吃
對于網友“補藥治癌即使無效亦無大礙”的認知,林主任指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區,認為靈芝、人參、冬蟲夏草等的中藥具備“治癌”作用,事實上,抗癌作用強的藥物一般都是帶毒性的,這樣的藥物才能殺死腫瘤細胞。靈芝、人參、冬蟲夏草這類普通人也能吃的中藥更多能起到的是飲食調養的作用。另外,靈芝、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亦是需要“辨證施食”的,林主任曾在為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么提供的健康問題解答中指出:冬蟲夏草具補肺腎的功效,適用于肺腎虛弱的患者,但對體質燥熱的患者則沒有幫助。對于腫瘤患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辨證施食,根據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
通訊員:陳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