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綜合癥的診斷
帕金森綜合征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帕金森病、繼發性帕金森病(感染、外傷、藥物)、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綜合征(常染色體顯性遺傳Lewy小體病、肝豆狀核變性)、多系統變性(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統萎縮、皮質基底神經節變性)。
(1)帕金森病
①中老年發病,慢性進行性病程;②四項主征(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障礙)中至少具備兩項,前兩項至少具備其中之一;癥狀不對稱;③左旋多巴治療有效;④患者無眼外肌麻痹、小腦體征、直立性低血壓、錐體束損害和肌萎縮等。PD臨床診斷與死后病理證實符合率為75%~80%。在早期的患者,診斷有時比較困難。凡是中年以后出現原因不明、逐漸出現的動作緩慢、表情淡漠、肌張力增高及行走時上肢的前后擺動減少或消失者,則需考慮本病的可能。
(2)(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
有明確病因可尋,如腦外傷、腦卒中、病毒性腦炎、藥物、金屬及一氧化碳中毒等。①藥物或中毒性。一氧化碳和錳較為多見。神經安定劑(酚噻嗪類及丁酰苯類)、利舍平、甲氧氯普胺、α一甲基多巴、鋰、氟桂利嗪等可導致可逆性帕金森綜合征,發生于治療后或停藥后數月;②血管性。多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病史,CT可見多發性腔隙性梗死,臨床表現以步態障礙為突出,可有錐體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和癡呆,震顫和運動減少則少見;③腦炎。繼發于甲型腦炎的帕金森綜合征,目前已罕見。乙腦、病腦恢復期中,偶見帕金森綜合征的表現,但一般癥狀輕微,無進行性加重。
(3)變性(遺傳)性帕金森綜合征
①彌散性kwy體病(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DLBD)多見于60~80歲,以癡呆、幻覺、帕金森綜合征運動障礙為臨床特征。癡呆最早出現,進展迅速,可有肌陣攣,對左旋多巴反應不佳,但對其副作用極敏感。
②肝豆狀核變性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青少年期發病,可有一側或兩側上肢粗大震顫,隨意運動時加重,靜止時減輕;以及肌強直、動作緩慢或不自主運動等。但患者有肝損害和角膜K—F環,血清銅、銅藍蛋白、銅氧化酶活性降低,尿銅增加等。
③亨廷頓(Huntington)病如患者運動障礙以肌強直、運動減少為主,易被誤認為PD,根據家族史或伴癡呆可資鑒別,遺傳學檢查可以確診。
(4)帕金森疊加綜合征
①多系統萎縮(MSA)病變累及基底節、腦橋、橄欖、小腦及自主神經系統,可有帕金森病樣癥狀,多數患者對左旋多巴不敏感。包括:a。紋狀體黑質變性(SND):中老年發病,表現運動遲緩和肌強直,震顫不明顯,可有錐體系、小腦和自主神經癥狀,b.Shy—Drager綜合征(SDS):自主神經癥狀突出,表現直立性低血壓、無汗、排尿障礙和陽痿等,以及錐體束、下運動神經元和小腦功能缺陷體征等,左旋多巴無效;c。橄欖體一腦橋一小腦萎縮(OPCA):小腦及錐體系癥狀突出,MRI顯示小腦和腦干萎縮。
②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表現步態不穩、平衡障礙、構音障礙、核上性眼肌麻痹、運動遲緩和肌強直,震顫不明顯;常伴額顳癡呆、假性延髓性麻痹、構音障礙及錐體束征,對左旋多巴反應差。
③皮質基底節變性(CBD)除表現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不穩、肌張力障礙和肌陣攣等,尚可有皮質復合感覺缺失、一側肢體失用、失語和癡呆等皮質損害癥狀,左旋多巴治療無效。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家人 07 年腦出血至今未愈,如何治
2024-10-24腦出血后無法正常進食的病人能否吃全素
2024-10-2420 歲女性小腦出血左小腦畸形,走路
2024-10-24腦梗塞患者用藥多久能康復,有無效果
2024-10-24腦出血后遺癥肢體活動不利能吃步長腦心
2024-10-24腦梗塞患者康復期間適宜服用哪些藥物
2024-10-24腦血栓患者丁苯酞軟膠囊服用多久為宜
2024-10-24僅對腦梗治療過應注意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坐下來時身體不自主搖動,這是怎么回事?
2024-10-25漸凍人是什么病?一篇帶你全面了解
2024-10-17老年人癡呆如何治療?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2024-10-17三叉神經痛無法吃飯、洗臉,3D可視化技術快速驅痛
2024-10-15中風嚴重嗎?中風發作前的征兆
2024-10-1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要注意鑒別和檢查
2024-10-12理解與關愛:腦性癱瘓兒童的癥狀與早期識別
2024-10-11失眠危害大 吃什么有助緩解失眠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