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病因
這種病一般發生在小孩神圣,那這種病的發病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趕緊一起來看一下吧。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為小兒腹痛的常見病因之一,臨床上易與急性闌尾炎相混淆,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多屬病毒感染。好發于冬春季節,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典型癥狀為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腹瀉或便秘。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又稱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一般病例藥物治療有效,少數腸系膜淋巴結炎化膿后形成膿腫,則需外科治療。
病因
由于遠端回腸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回腸、大腸區淋巴結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后,病毒、細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環到達該區淋巴結,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病毒感染者表現為腸系膜淋巴結增生、水腫、充血,但培養為陰性。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結炎,細菌侵及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癥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
一般認為與沙門菌感染有關。本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被污染的肉類、禽蛋類等食物或水傳播給人;醫院內可因被污染的被服、醫療用具、工作人員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門把柄等造成院內交叉感染,嚴重時甚至造成病房內暴發流行。
發病機制: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沿腸系膜動脈及其動脈弓分布,十分豐富。回腸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腸內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腸末端停留,故腸內細菌及病毒產物易在該處吸收。
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后,病毒、細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環到達該區淋巴結,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
病毒感染者表現為腸系膜淋巴結增生、水腫、充血,但培養為陰性。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結炎,細菌侵及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癥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
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適,繼之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腹瀉或便秘。約20%的病兒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可在任何部位,但因病變主要侵及末端回腸的一組淋巴結,故以右下腹常見,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在兩次疼痛間隙患兒感覺較好。最敏感的觸痛部位可能每次體檢不一樣,壓痛部位靠近中線或偏高,不似急性闌尾炎時固定,并且程度較急性闌尾性炎輕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偶可在右下腹部捫及具有壓痛的小結節樣腫物,為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有些患者可能并發腸梗阻,應注意觀察。年齡較小患兒在臨床上出現與闌尾炎相似的癥狀,但病情較輕,而無腹肌緊張者,應考慮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一般經過禁食、靜脈輸液、抗生素等治療后腹痛可明顯好轉,無需手術治療。但有時很難與闌尾炎鑒別,治療觀察癥狀不見好轉者宜手術探查。當患兒在臨床上出現發熱、腹痛、嘔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發生于腸道炎癥之后,無腹肌緊張者應考慮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本病的特點:
(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臨床有發熱、腹痛、嘔吐等表現。
(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見,呈陣發性、痙攣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少見。
(3)腹部壓痛不固定,可隨體位改變而變化。
(4)超聲檢查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5)診斷本病需與急性闌尾炎、腸蠕動亢進、腸蛔蟲癥等急腹癥相鑒別。
(6)經抗炎、抗病毒治療后預后好。根據我們的經驗,患兒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出現高熱、腹痛者應考慮到并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防止疾病的誤診,有助于正確處理病情,指導治療,提高療效。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39 歲腎結石,用枸櫞酸氫鉀鈉顆粒效
2024-10-24靈芝孢子粉能和蜂蜜一起服用嗎?
2024-10-24一歲小孩缺鈣,用伊可新效果好不好?
2024-10-24腰膝酸痛伴腰椎間盤突出,舒筋健腰丸有
2024-10-24痔速寧片應在飯前還是飯后服用?
2024-10-24燒傷后怕傷口發炎該如何處理?需吃消炎
2024-10-24患膽囊炎一年多怎樣才能康復?
2024-10-24
熱門文章
如何收縮鼻翼
2023-12-28腹內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12-22右側肋骨下隱痛是怎么回事,嚴重嗎
2023-10-20心臟支架手術后壽命多長
2023-10-18整容手術需要注意什么
2023-10-11怎樣瘦腿比較好
2023-10-11乳腺癌化療一次是幾天
2021-10-26女生乳房長胸毛怎么辦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