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發病時骨髓中異常的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臟器。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和浸潤等征象。急性白血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癥狀
1、發熱
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可表現各種熱型,常見于呼吸道、泌尿系、肛周等,往往感染灶不明顯,嚴重者可致敗血癥。一般而言,中性粒細胞小于1.0×109/L時感染機會中度增加,小于0.5×109/L時感染機會顯著增加,當小于0.1×109/L時幾乎都有嚴重感染。由于粒細胞的趨化、游走、吞噬、殺菌功能降低,在感染時不產生正常的充血、紅腫的炎癥表現,且感染極易擴散。由于化療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等而加重了免疫功能的紊亂,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血清中調理素、抗體缺乏,使機體對具有莢膜的細菌如: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的防御能力減弱,患者易發生廣泛的各種病原體感染如沙門菌、結核桿菌、軍團菌、病毒、卡氏肺囊蟲等及皮膚粘膜感染及住院病人交叉感染。肺炎、綠膿桿菌敗血癥等是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2、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下、口腔、鼻腔為最常見。顱內出血、消化系、呼吸道大出血可致死亡。血小板減少是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20~10)×109/L以下時極易出現嚴重出血;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容易并發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可表現為多部位出血,皮下大出血,極易出現顱內出血而死亡。由于大量的白血病細胞在血管集聚停滯,損傷小靜脈、小動脈的內皮,可引起局部嚴重的出血。感染細菌的多糖體有抑制凝血作用,因此感染常合并出血,抗白血病藥物如氨甲喋呤、強的松、門冬酰胺酶等,可引起肝損傷以及胃粘膜潰瘍出血等。
3、貧血
患者在早期即可出現面色蒼白、心悸、乏力、浮腫等。貧血原因是白血病細胞惡性增生,干擾幼紅細胞的增生,并使其對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降低,無效性紅細胞生成,出現隱性溶血。使用抗白血病藥物如阿糖胞苷、氨甲喋呤、柔紅霉素等干擾核酸代謝,使幼紅細胞巨幼變,而加重貧血。
檢查
1、血常規、血型、出血時間、凝血時間。
2、骨髓象及染色體檢查。
3、根據不同病例可作尿常規、便常規、胸部X線檢查、心電、肝功能、腎功能、HBSAg、免疫功能等項目。
診斷
1、臨床表現
具有貧血、出血、發熱、感染及白血病細胞浸潤癥狀,如肝、脾、淋巴結腫大,胸骨壓痛等。
2、血象
白細胞數可高可低,分類可見到數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可不同程度的減少。
3、骨髓象
增生Ⅰ~Ⅱ級,分類中原始細胞明顯增多,至少>30%。
(責任編輯:吳敏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