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嬰幼兒易患母乳性黃疸 如何預防?
隨著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哪些嬰幼兒容易患上母乳性黃疸,需要特別注意呢?母乳性黃疸又該如何預防?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5種嬰幼兒易患母乳性黃疸
男嬰:
目前普遍認為血清膽紅素主要來源于紅細胞的破壞,男嬰紅細胞數量多于女嬰,因此,破壞相對較多,黃疸程度較重,發生率也相對較高。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早產兒,尤其是低出生體重兒,往往其肝酶發育不良,影響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轉運功能,加之早產兒容易出現喂養不足、感染、酸中毒、低蛋白血癥,可加重早產兒黃疸。在臨床上發現,即使足月新生兒,出生體重相對較輕的新生兒黃疸發生率也較出生體重較重的新生兒高。
胎兒及新生兒缺氧:
常見原因是胎兒宮內急慢性缺氧、新生兒窒息。胎兒及新生兒的低氧血癥及酸中毒,可抑制肝酶的活性,降低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及結合功能,并能引起溶血,形成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但缺氧兒的高膽紅素血癥表現僅僅在早期,膽紅素作為一種比維生素E更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在后期作為抗氧化劑被大量消耗,因此,膽紅素水平可能并不高。目前,對足月新生兒早期輕度黃疸是否進行干預也因此有不同的看法。
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本身并不引起新生兒黃疸,但其一方面易引起早產,低出生體重,另一方面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兩者均可誘發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產傷:
就分娩方式而言,產鉗及胎吸助產、臀位助產易引起新生兒頭顱血腫、顱內出血和其它部位的淤血、淤斑,大量的紅細胞破壞產生過多膽紅素,尤其是頭顱血腫,吸收需要2-3周時間,大的血腫吸收時間更長,是引起或加重黃疸的原因之一。此時,若新生兒合并其它高危因素,則可進一步使黃疸加劇,甚至導致核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預防: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嬰兒出生后,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感冒后未發燒但嗓子疼咳嗽流涕怎么辦
2024-10-24腦蛋白水解物片和小兒智力糖漿能同時服
2024-10-24小孩不吃飯消瘦,能喝營養粉嗎?安素營
2024-10-2447 天寶寶腹瀉能否用媽咪愛,有無副
2024-10-24小孩發燒流鼻涕,能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
2024-10-24小兒尿床有哪些貼劑類藥物可治療?
2024-10-24流產治療選擇哪家醫院好
2024-10-248 歲女兒近日晚上發熱鼻塞喉嚨痛,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12歲兒童身高正常值及影響因素和促進方法
2024-05-10什么是膽紅素腦病
2024-02-23上了熱搜的“親吻病”,到底是啥病?
2024-02-23寶寶乙腦疫苗接種時間表來了!新手爸媽建議收藏
2024-02-23為什么會有兔唇,怎么避免
2024-02-237個月的寶寶可以吃什么
2024-02-223歲寶寶發燒40度危險嗎
2024-02-2212歲孩子標準身高體重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