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熱的特異性血清學檢查
自病毒分離成功以來,對本病的特異性診斷技術迅速建立,檢測對象已由血清抗體發展到尿液抗體,由檢測抗體發展到細胞內抗原和尿中可溶性抗原,檢測方法也日新月異。一般依據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檢查、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診斷,對典型病例診斷并不困難,但在非疫區,非流行季節,以及對不典型病例確診較難,必須經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方法確診。
1、免疫熒光技術(IFAT)為常規方法之一。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患者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前者在第1病日即可檢出,第2病日陽性率88.2%,第3病日達100%;IgG在2病日即可檢出,4~5病日陽性率達75%。直接免疫熒光法,可檢出白細胞及尿沉渣細胞內病毒抗原,用于早期診斷。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可溶性抗原,用竟爭法檢測阻斷抗體,特異、敏感,又可避免需要熒光顯微鏡。EHF-IgM捕獲法ELISA(Mac-ELISA)以不同病日血清IgM檢出率為97.7%,而IFAT法檢出率為88.7%,是一敏感、特異的診斷方法。
3、免疫粘附血凝法(IAHA)用于檢測抗體,其抗體滴度與免疫熒光抗體滴度相仿,又可區別不同類型病毒抗體。
4、反向被動血凝法(RPHA)用于檢測體液病毒抗原,與ELISA法滴度基本一致。
5、放射免疫法(RIA)國外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與ELISA進行診斷及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其敏感性較免疫熒光法高10倍以上。
6、空斑減少中和試驗(PRNT)中和抗體是EHFV感染后產生的一種重要抗體,是目前用于病毒血清學分型的主要依據。本法要求嚴格,操作復雜費時,難以在一般試驗室開展。中和效價的高低與病型輕重有關,即重癥患者低,中型患者較高。
7、放射免疫沉淀試驗(RIP)有報告用RIP對83份不同病日患者血清測定,抗EHFV-NP(核蛋白)抗體最早出現,大多在4病日便可測出,其后為抗G2(糖蛋白),抗G1僅在少數標本中方能測出。三種病毒結構蛋白抗體滴度也是抗NP最高,抗G1最低。
8、應用cDNA探針檢測EHFV-RNA的研究,最近國內外先后獲得了病毒的M、S片段的多個cDNA克隆,可用于制備檢測EHFV核酸的探針。檢測EHF患者血液、尿液和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的EHFV核酸,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較高的敏感性,為發病機理和診斷研究提供了先進手段。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臨睡前誤服一粒匹維溴銨片該如何處理
2024-10-24
熱門文章
細菌感染要做什么檢查?一文帶你全面了解
2024-08-12腋窩35.7度是低燒嗎?
2024-01-23成年人38度算發燒嗎?
2024-01-15慢性胃炎怎樣治療
2024-01-12滴水觀音中毒的癥狀
2023-12-2937.3算不算發燒
2023-12-2636.8度正常嗎
2023-12-26菌血癥的癥狀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