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傷寒需要做哪些檢查
本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病原體所致的血管病變,及其產生的毒素所引起的毒血癥和一些免疫,變態反應,普氏立克次體自皮膚,黏膜侵入人體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組織或小血管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中生長繁殖,致細胞破裂和病原體逸出,產生初發立克次體血癥,繼而病原體侵襲全身更多的臟器小血管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建立新感染灶并大量增殖,死亡,釋放毒素引起毒血癥癥狀,病程第二周出現免疫變態反應使血管病變加重。
檢查
1、血尿常規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內,約1/4在1萬/mm3以上,少數低于5000/mm3。血小板數一般下降,嗜酸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蛋白尿常見,偶有紅、白細胞及管型。
2、血清免疫學試驗
宜取雙份或三份血清標本(初入院、病程第2周和恢復期),效價有4倍以上增長者具診斷價值。常用者有外斐試驗、補結試驗、立克次體凝集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等。外斐試驗雖特異性較差,但由于抗原易于獲得和保存,故仍廣泛應用;其原理為某些立克次體與變形桿菌OX19、OXK或OX2的抗原部分相同,故患者血清對有關變形桿菌株可產生凝集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患者血清對OX19株的凝集效價一般超過1:320,但常在第2周末或恢復期始達有意義的水平或高峰;繼而效價迅速下降,于3~6月內轉為陰性。
非立克次體病如變形桿菌尿路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回歸熱、瘧疾、傷寒等也可出現陽性反應,其效價大多較低,且很少有動態改變。其他立克次體病患者對OX19株也可產生凝集反應,但除地方性斑疹傷寒,其凝集效價一般也較低。復發型斑疹傷寒雖也為普氏立克次體所引起,但外斐試驗往往呈陰性,或凝集效價<1:160。
補結杭體在病程第1周內即可達有意義的效價(1:40),第1周陽性率為50%~70%,第2周可達90%以上,低效價可維持10~30年,故可用于流行病學調查。以提純的普氏立克次體顆粒性抗原作補結試驗,不僅具組特異性,且有種特異性,故可用以區別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復發型斑疹傷寒患者的補結抗體出現也較早,大多在病后第8~10日達高峰,其組成以IgG為主,而流行性斑疹傷寒則主要是IgM。
以可溶性抗原作立克次體凝集試驗,特異性高,操作簡便,微量法更可節省抗原。陽性反應的出現較外斐試驗為早,病程第5日即可有80%以上病例呈陽性;試管法>1:40,微量法>1:4為陽性反應。2~3周時陽性率幾達100%,效價于病程1月左右達高峰,繼迅速下降而于數月內消失,因而不適用于追溯性研究。本試驗具組特異性,可用以與其他組立克次體病如恙蟲病、各種斑點熱、Q熱等區別。地方性斑疹傷寒患者可出現效價較低的陽性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現癥患者的凝集抗體屬于IgM,而復發型斑疹傷寒病人的凝集抗體則主要屬于IgG。
間接血凝試驗的一些特點與微量凝集法相同,也只具組特異性。血凝抗體于病程第5~7日出現,迅速上升,高值維持2~10周,下降較補結抗體為快。一般以>1:100的效價為陽性標準。其他血清免疫學試驗尚有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火箭免疫電泳、葡萄球菌蛋白A(SPA)玻片協同凝集法等
3、病原體分離
不適用于一般實驗室。立克次體血癥通常出現于病后1周內,宜在抗菌藥物應用前采血接種于豚鼠腹腔或雞胚卵黃囊中;或采集病人身上體虱在實驗室內飼養觀察,待虱發病死亡后,作涂片染色檢查立克次體。豚鼠對普氏立克次體敏感,可用發病早期的患者血液3~5ml注入雄性豚鼠腹腔內,經7~10d后動物出現發熱反應,取鞘膜和腹膜作刮片檢查,或取腦、腎上腺、脾等組織作涂片,染色后鏡檢,可找到位于胞質內的大量立克次體。豚鼠陰囊反應呈陰性,或僅有輕度發紅而無明顯腫脹,可供與地方性斑疹傷寒鑒別時的參考。
4、分子生物學檢查
用DNA探針或PCR方法檢測普氏立克次體特異性DNA,具快速、特異、敏感等優點。
5、其他
有腦膜刺激征者,應作腦脊液檢查,外觀大多澄清,白細胞及蛋白稍增多,糖一般正常。心電圖可示心肌損害,如低電壓、T波及S-T段改變等,少數患者可有肝、腎功能的改變。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臨睡前誤服一粒匹維溴銨片該如何處理
2024-10-24
熱門文章
細菌感染要做什么檢查?一文帶你全面了解
2024-08-12腋窩35.7度是低燒嗎?
2024-01-23成年人38度算發燒嗎?
2024-01-15慢性胃炎怎樣治療
2024-01-12滴水觀音中毒的癥狀
2023-12-2937.3算不算發燒
2023-12-2636.8度正常嗎
2023-12-26菌血癥的癥狀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