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萊姆病的癥狀有哪些?
萊姆病是近年來被認識的一種人畜自然疫源性、累及人體多個器官的蜱媒傳染病。Lyme病臨床特點與其他螺旋體病一樣,通常分期發作,緩解與發作交替。潛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分3期。早期臨床表現包括Ⅰ期和Ⅱ期。 Ⅰ期主要為全身感染癥狀(發熱、頭痛、惡心、嘔吐和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特征性皮膚損害(慢性游走性紅斑)。
皮膚的慢性游走性紅斑,見于大多數病例。初起常見于被蜱叮咬部位出現紅斑或丘疹,逐漸擴大,形成環狀,平均直徑15厘米,中心稍變硬,外周紅色邊界不清。病變為一處或多處不等。多見于大腿、腹股溝和腋窩等部位。局部可有灼熱及癢感。 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睪丸腫脹。皮膚病變一般持續3~8周。
Ⅱ期是在發病后數周或數月,約15%和8%的患者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癥狀和心臟受累的征象。 神經系統可表現為腦膜炎、腦炎、舞蹈病、小腦共濟失調、腦神經炎、運動及感覺性神經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種病變,但以腦膜炎、腦神經炎及神經根炎多見。病變可反復發作,偶可發展為癡呆及人格障礙。
少數病例在出現皮膚病變后3~10周發生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包炎及左心室功能障礙等心臟損害。心臟損害一般持續僅數周,但可復發。 Ⅲ期感染后數周至2年內,約80%左右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關節癥狀,如關節疼痛、關節炎或慢性侵蝕性滑膜炎。以膝、肘、髖等大關節多發,小關節周圍組織亦可受累。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及腫脹,膝關節可有少量積液。常反復發作,少數患者大關節的病變可變為慢性,伴有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 此期少數患者可有慢性神經系統損害及慢性萎縮性肢端皮炎的表現。部分患者還可有精神異常表現。 眼部受損的病例,早期表現為結膜炎、后期主要表現為葡萄膜炎、視神經炎、虹膜睫狀體炎、角膜炎。此期一般始于病后2個月或更長時間,持續數月至數年。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臨睡前誤服一粒匹維溴銨片該如何處理
2024-10-24
熱門文章
細菌感染要做什么檢查?一文帶你全面了解
2024-08-12腋窩35.7度是低燒嗎?
2024-01-23成年人38度算發燒嗎?
2024-01-15慢性胃炎怎樣治療
2024-01-12滴水觀音中毒的癥狀
2023-12-2937.3算不算發燒
2023-12-2636.8度正常嗎
2023-12-26菌血癥的癥狀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