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2缺乏所致貧血的病因是什么
維生素B12缺乏所致貧血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機體內維生素B12缺乏所導致的貧血。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常用的代名詞是惡性貧血,經典的惡性貧血指內因子分泌喪失導致B12缺乏所引起的。患者可出現面色蠟黃,疲倦無力,頭發細黃干燥,顏面輕度浮腫,厭食,惡心,嘔吐等癥狀。重病患兒可出現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維生素B12缺乏癥是由于維生素B12或鈷缺乏引起的惡性貧血為主要特征的營養缺乏性疾病。維生素(英語:Vitamin)是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它們是生物體所需要的微量營養成分,而一般又無法由生物體自己生產,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獲得。維生素不能像糖類、蛋白質及脂肪那樣可以產生能量,組成細胞,但是它們對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起調節作用。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維生素B12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其豐富的來源依次為動物內臟(肝、腎、心)、雙殼貝(蛤蚶和牡蠣)、去脂奶粉、海產品(蟹、石魚、鮭魚、沙丁魚)和蛋黃,其它有肉、龍蝦、鱈魚、比目魚、金槍魚、發酵奶酪、鮮奶制品、奶油及奶酪。人類腸道細菌提供的量也有限。食物中與蛋白質結合的維生素B12只有在胃液作用下才游離出來,與胃幽門部粘膜所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即“內因子”)相結合。胰蛋白酶和重碳酸鹽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在回腸,維生素B12與“內因子”分離后被粘膜吸收,在血液中與特異的α球蛋白(轉鈷胺素Ⅰ和Ⅱ)相聯結輸送到肝臟、骨髓細胞、網狀細胞及其它組織中備用。
FAO/WHO(1970)推薦的維生素B12的供給量標準成人是每日2.0μg。引起維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供給不足、胃切除和萎縮性胃炎致“內因子”分泌不足或缺乏、胰腺功能不全、小腸和回腸疾病或切除等影響維生素B12吸收。
維生素B12又名鈷胺素,它能提高葉酸的利用率,在細胞代謝中維生素B12起輔酶作用,對核酸、核苷酸、蛋氨酸、膽堿等重要物質合成、維護腎上腺功能、保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代謝、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維護神經鞘的代謝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黃韻思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