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四大病發因素 關注精神病的危害
精神病是一種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精神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呢?
精神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個性素質:在同樣的環境中,承受同樣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質差對精神刺激耐受力低的人易發病。專家提醒,通常情況下,性格內向心胸狹窄過分自尊的人,不與人交往孤僻懶散的人受挫折后容易出現精神異常。
遺傳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家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緣關系愈近,發病機會愈高。此外,精神發育遲滯癲癇(羊角風)性精神障礙的遺傳性在發發病的原因素中也占相當的比重。
精神刺激:人的心理與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個人與社會環境不相適應,就產生了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出現精神障礙。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良性刺激,還是使人痛苦的惡性刺激,超過一定的限度都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影響。但一般認為,引起人們的損失感威脅感和不安全感的非良性刺激,容易致病。
軀體因素:感染中毒顱腦外傷腫瘤內分泌代謝及營養障礙等均可導致精神障礙,但這類疾病隨著軀體疾病的好轉而緩解。腦萎縮屬于不可逆性疾病,由此引起的精神障礙也不易緩解。
精神病的危害有哪些:
語言、思維障礙:患者通常具有語言交流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理解困難,不能進行正確的思考活動,導致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講的意思,言語表達困難,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傳達自己的知識,無法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
動作、行為表現異常:患者可能會出現許多適應不良性行為。這些行為問題包括:對自己或他人產生嚴重的軀體威脅,如自傷或沖動攻擊行為;自我孤立,不與外界交往,抓咬等行為;喜怒無常,尖叫,辱罵,生活不能自理,衛生較差。
影響人際交往能力:精神病患者不論在家庭或在社會中,也不論是工作或娛樂,他們程度不同地喪失了與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一種情況是由于長期住院,使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退化,不會與人交往。
喪失工作學習能力:有的患者嚴重以致于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由于病癥導致失業,辭職,喪失生存技能,不能滿足自己和家人生活底線,貧困潦倒,受到社會遺棄和歧視。對患者造成很大心理負擔。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經常喊叫腿木麻,用啥藥能緩解
2024-10-24瞬間感覺右上小臂和右下小腿發麻,原因
2024-10-24空蝶鞍問題的嚴重性如何
2024-10-24腦出血會帶來哪些嚴重危害?
2024-10-24腦復神液的好處有哪些?
2024-10-24頭痛且腦梗塞吃拜阿司匹靈無效怎么辦
2024-10-24腦供血不足服用銀杏葉片是否有效
2024-10-24腦囊蟲病能否徹底治愈且不復發,用藥有
2024-10-24
熱門文章
坐下來時身體不自主搖動,這是怎么回事?
2024-10-25漸凍人是什么病?一篇帶你全面了解
2024-10-17老年人癡呆如何治療?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2024-10-17三叉神經痛無法吃飯、洗臉,3D可視化技術快速驅痛
2024-10-15中風嚴重嗎?中風發作前的征兆
2024-10-1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要注意鑒別和檢查
2024-10-12理解與關愛:腦性癱瘓兒童的癥狀與早期識別
2024-10-11失眠危害大 吃什么有助緩解失眠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