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早期癥狀是什么?面癱是怎么了?
面癱在臨床上又被稱為面部神經麻痹,是因為面部神經損傷導致面部癱瘓,面癱的發病原因是比較多的,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面部神經癱瘓,面癱的治療主要是對面部神經功能的治療,該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治療康復后一般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因為很多人對面癱不了解,當出現面癱癥狀時會感到恐慌,因此針對面癱的早期癥狀以及面癱的具體原因,我們特邀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譚澤鋒為我們一一解讀。
面癱早期癥狀是什么?
面癱可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中樞性面癱主要是病灶對側下部面肌癱瘓,一般早期癥狀可表現為鼻唇溝變淺,清晨起來后發現口角歪斜、講話漏風,但是一般額紋是存在的,進行皺眉、閉眼動作,通常是沒有異常的,病灶對側面部的隨意運動喪失,但是任有哭和笑等表情。周圍性面癱表現為病灶同側,上部及下部面部肌肉同時癱瘓,則出現眼裂變大、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講話漏風等癥狀,不能順利的完成皺眉、閉眼等動作,喪失同側面部的表情。
面癱是怎么引起的?
面癱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中樞性面癱,一般是由于中樞神經受損所引起的,包括腦卒中、顱內腫瘤、顱內感染等。周圍性面癱,主要是由于周圍面神經麻痹、感染、外傷等因素所導致的,約70%左右的面癱為周圍性面癱。面癱的發生與季節有明顯的關系,一般溫度越低,發生面癱的概率會越大。中樞性面癱的病人,主要表現為病灶對側下面部肌肉的癱瘓,周圍性面癱的患者,則表現為病灶同側面部上面部肌肉和下面部肌肉同時癱瘓,需要積極的通過藥物治療以及康復治療等,幫助患者改善癥狀。
面癱的早期癥狀是根據面癱的分類進行區分的,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的癥狀有一定的區別,中樞性面癱的位置主要是下側的面癱,周圍性面癱的位置主要是眼睛周圍的面癱,在臨床上需要做好鑒別診斷。面癱疾病的發病原因是比較多的,其中中樞性面癱的發病和感染腫瘤等有關,周圍性面癱的發病是和外傷等疾病有關,在對面癱進行治療時,需要根據其發病原因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
(責任編輯:張穎琳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脊柱骨折和脊柱椎體骨折有何差異?
2024-10-20嬰兒高速震蕩厲害會否患腦部震蕩癥?
2024-10-20小腦延髓池寬 0.89CM 意味著什
2024-10-20服用谷維素后月經復來是何原因
2024-10-20如何有效治療腦血栓后遺癥
2024-10-20腦梗塞患者適宜服用哪些藥物
2024-10-20小兒腦震蕩有哪些顯著特點?
2024-10-20腦血栓能否被治愈?
2024-10-20
熱門文章
漸凍人是什么病?一篇帶你全面了解
2024-10-17老年人癡呆如何治療?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2024-10-17三叉神經痛無法吃飯、洗臉,3D可視化技術快速驅痛
2024-10-15中風嚴重嗎?中風發作前的征兆
2024-10-1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要注意鑒別和檢查
2024-10-12理解與關愛:腦性癱瘓兒童的癥狀與早期識別
2024-10-11失眠危害大 吃什么有助緩解失眠
2024-10-08秋季更易中風發作 如何預防中風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