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朵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中耳積液的性質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本病可分為急、慢性兩類,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及時與恰當地治療,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復發作,遷延轉化而來。本病以冬春季多見。小兒及成人均可發病,在小兒為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目前認為本病的主要病因有:
(1)咽鼓管咽口受壓阻塞,如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或淋巴組織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時間過長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響咽鼓管咽口的開放。
(2)頭頸部放射治療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腫脹,以及局部靜脈及淋巴回流障礙,致使管腔狹窄,亦可導致分泌性中耳炎。
(3)支配小兒咽鼓管開閉的肌肉如腭帆張肌收縮無力,影響了咽鼓管的開放功能;加之小兒咽鼓管的軟骨彈性差,當鼓室處于負壓時,咽鼓管軟骨段的管壁易發生塌陷。此為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學基礎之一。
(4)分泌性中耳炎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故可認為本病可能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
(5)變態反應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腫,導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負壓,引起滲出或分泌機能亢進。
(6)急性中耳炎時抗生素使用不當,如劑量不足,療程不夠,或細菌對藥物有抗藥性等,使炎癥遷延不愈。此外,單純依賴抗生素而忽視了鼓膜切開亦為產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主要是當咽鼓管功能不良時,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原有的氣體逐漸被吸收,腔內形成負壓。此時,中耳粘膜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內出現漏出液。久之中耳粘膜化生為分泌性粘膜,固有層血管擴張,杯狀細胞增多,分泌增加,病理性粘液腺形成,固有層血管周圍圓形細胞浸潤。至疾病的恢復期,腺體退化,分泌物減少,粘膜逐漸正常。
(責任編輯:張炯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五歲小孩扁桃體發炎長期不愈怎回事
2024-10-24元胡止痛滴丸應如何服用?
2024-10-24慢性咽炎嗓子不適,哪些藥副作用小
2024-10-24扁桃體發炎,哪些藥副作用小且有效
2024-10-24扁桃體炎能否用交沙霉素片(禾穗牌)及
2024-10-24小孩鼻炎能否服用辛芩顆粒沖劑?
2024-10-24耳朵有鳴鳴聲,用藥治療是否有效?
2024-10-246 周三個月小孩嗓子疼吃金銀花顆粒一
2024-10-24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