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確診要做什么檢查?
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在1861年由法國醫師Prosper Ménière首次提出。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本病多發生于30~50歲的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雙耳患病者約占10%~50%。
梅尼埃病與突發性耳聾及聽神經瘤三病均有耳聾、眩暈、耳鳴等癥狀,其耳聾的性質又均為感音神經聾,故臨床上易于混淆。但梅尼埃病、聽神經瘤又有各自之特點,茲鑒別診斷如下:
(1)梅尼埃病:起病時伴眩暈的突發性聾,很難與初次發作的梅尼埃病區別。一般梅尼埃病有屢發史,聽力波動大,初期常以低頻聽力損失為主,可為雙側性,以及情緒與發病有關等特點。突發性聾則少有反復發作史,聽力損失程度重,并常以高頻為著,雙側患病者較少。
(2)聽神經瘤:早期臨床表現頗似突發性聾,多為腫瘤突然壓迫迷路動脈所致。作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測聽檢查,聽神經瘤患側的V波潛伏期延長,而突發性聾V波的潛伏期一般在正常值范圍。同時,利用顳骨CT掃描和MRI(磁共振)檢查可發現內耳道處聽神經有實質性腫瘤,而突發性耳聾則無。
那有什么輔助檢查能確診梅尼埃病呢?
聽力學檢查
(1)純音測聽:可了解聽力是否下降,聽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質。早期多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聾,聽力曲線呈輕度上升型。多次發作后,高頻聽力下降,聽力曲線可呈平坦型或下降型。純音測聽還可以動態觀察患者聽力連續改變的情況。
(2)耳蝸電圖:該檢查可客觀了解膜迷路中是否存在積水。-SP/AP振幅比值>0.37具有診斷意義,可間接表明有膜迷路積水存在。
(3)耳聲發射:可首先反映早期梅尼埃病患者的耳蝸功能狀況,當本病早期純音測聽未發現異常時,TEOAE(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可減弱或引不出。
眼震電圖
發作高潮期,可見自發性眼震,可觀察到或用眼震電圖記錄到節律整齊、強度不同、初向患側繼而轉向健側的水平性自發眼震和位置性眼震,在恢復期眼震轉向健側。間歇期自發性眼震及各種誘發實驗結果可能正常。
甘油實驗
主要用于判斷是否有膜迷路積水。因甘油滲透壓高,且分子直徑小于細胞質漿膜小孔直徑,可彌散到內耳邊緣細胞,增加了細胞內滲透壓,使內淋巴液中的水分經細胞通路進入血管紋的血管中,達到減壓作用。
方法:按1.2~1.5g/Kg的甘油加等量生理鹽水或果汁空腹飲下,服用前與服用后3小時內,每隔1小時做1次純音測聽。若患耳在服用甘油后平均聽閾提高15dB或以上、或言語識別率提高16%以上者為陽性。
服用甘油后,有些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休息片刻后可好轉。本實驗不僅用于診斷,亦可參照實驗結果選擇手術術式:甘油實驗陽性者行內淋巴囊減壓術效果更好。
前庭功能實驗
(1)冷熱試驗:早期患側前庭功能可正常或輕度減退,多次發作后可出現健側的優勢偏向,晚期出現半規管輕癱或功能喪失。
(2)前庭誘發肌源性電位:可出現振幅、閾值異常。
(3)Hennebert征:鐙骨足板與膨脹的球囊粘連時,增減外耳道氣壓時可誘發眩暈與眼震。梅尼埃病患者Henenbert征可出現陽性。
影像學檢查
顳骨CT檢查可顯示前庭水管狹窄。特殊造影下的內耳膜迷路MRI可顯示部分患者內淋巴管變細。
免疫學檢查
Raoch(1995)報告47%的梅尼埃病患者有HSP70抗體,雙側者為58.8%。Gottschlich(1995)應用蛋白質免疫印跡法檢測梅尼埃病患者血清對牛內耳抗原的抗體,顯示30%患者有68kD抗原抗體。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沙丁胺醇片、氨溴索和孟魯司特納能同服
2024-10-24慢性咽喉炎,用鹽酸左西替利嗪片效果怎
2024-10-246 歲小孩疑似扁桃體炎,用藥及用量如
2024-10-24咽炎反復不好與體質有關,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淋巴結能用蒲地藍消炎片嗎?注意啥?
2024-10-24鼻淵通竅顆粒的替代藥物有哪些
2024-10-24如何治療與預防挖鼻孔的不良習慣?
2024-10-24請問清喉利咽顆粒說明書內容有哪些
2024-10-24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