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如何治療 治療咽炎的食療偏方大全
咽炎如何治療?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經濟也在飛速的發展,但是環境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所以現在很多人患有一種叫做咽炎的疾病。咽炎如何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咽炎的中醫治療和食療偏方。
咽炎如何治療
1、病因治療:
包括忌煙灑,防粉塵,處理鼻及鼻竇疾病恢復鼻呼吸,勸患者少作長談,少作清嗓動作,多做增強體質運動和多給維生素豐富食物或藥物。
2、局部治療:
(1)含片及含漱劑。
(2)涂藥助消炎和收斂。
(3)熏氣,超聲霧化吸入或多飲水。
(4)下頜角或咽弓和咽壁局部封閉療法。
(5)理療。
(6)增生淋巴組織處理方法有激光、冷凍、電凝、電烙或化學藥物燒灼,注意多個淋巴組織宜分期分批治療。
(7)干燥性咽炎的咽部灌洗,涂藥和服增加咽部腺體分泌的碘化鉀藥物。
中醫藥治療慢性咽炎
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再加之結合現代醫學的專科檢查,將局部癥狀與全身癥狀結合起來進行辨證,根據人的體質、年齡、季節等因素,提出具體的治法和方藥。對慢性咽炎的辨證施治內容為:
1、肝經郁熱型:
癥見咽部悶脹不舒,異物感明顯,情志不暢時尤甚,急躁易怒,胸脅悶脹;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疏肝清熱,理氣利咽。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藥用:丹皮15g,梔子12g,柴胡12g,郁金12g,茯苓12g,薄荷10g,當歸10g,生白芍15g,蘇梗10g,甘草6g。咽底赤瘰多,加僵蠶15g、生牡蠣15g。
2、腎陽虛弱型:
癥見咽部不適,緊悶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腫,如豬油樣,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熱飲,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腎壯陽,散寒利咽。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藥用:制附子6g,肉蓯蓉6g,肉桂6g,熟地黃15 g ,山藥12g,山萸肉12g,丹皮10g,澤瀉12g,茯苓15g,細辛3g。納差者,加扁豆15g,砂仁 10g;肢冷畏寒,加桂枝12g,狗脊12g。
中藥治療咽炎
3、氣血瘀阻型:
癥見咽干刺痛,夜間痛甚,活動后減輕,咽腔暗紅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脈澀。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利咽。方用活血利咽湯。
藥用:當歸15g,紅花10g,桃仁12g ,生地黃15g,枳殼12g,桔梗10g,土元10g,山豆根12g,甘草3g。
4、肺腎陰虛型:
癥見咽干、刺癢微痛、灼熱,咽腔微紅腫脹、干咳少痰,腰膝酸軟、精神不振、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養肺腎,降火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湯加減。
藥用:百合15g,生地15g,熟地15g,玄參15g,麥冬12g,當歸12g,川貝母12 g,桔梗10g,牛膝20g,甘草6g。咽干甚,加北沙參15g,天花粉12g;陰虛夾痰,加丹皮15g ,丹參15g。
5、痰濕上結型:
癥見咽異物感明顯,咽腔色淡或淡紅,腫脹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脅悶脹,泛惡欲嘔,脘悶納呆,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或弦。治宜燥濕化痰,散結利咽。方用化痰利咽湯。
治療慢性咽炎小妙方
1、蜂蜜蘿卜汁--準備白蘿卜適量,蜂蜜20毫升。將蘿卜洗凈、切碎,以潔凈紗布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升,再加溫開水適量,調勻頓服,每日3次。適用于秋季咽燥喉癢或燥咳。蘿卜具有潤喉化痰,解毒、消食、散淤,有治喘作用;蜂蜜補虛潤肺,抗菌消炎等功效。
2、白糖腌海帶--準備一份洗好的海帶絲,放到鍋中燙一下撈出來,然后將白糖放入燙過的海帶絲中,三天以后就可以吃了,每次吃飯的時候吃一小碟即可,連續吃一個月,對咽干心煩、手足心熱等陰虛內熱的慢性咽炎具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海帶性味咸寒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平喘、通行利尿、減脂降壓等功效。
3、橄欖酸梅湯--準備橄欖100克,酸梅2個。把橄欖劈碎,與酸梅一起加水2碗,煎成1碗,加冰糖飲服。對咽干、發音不暢起到不錯的效果。橄欖甘澀涼,利咽生津;酸梅味酸,生津;冰糖甘潤,潤肺等功效。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首次自購藥治中耳炎,消炎如何用?
2024-10-24扁桃體發炎能吃阿昔洛韋片嗎?
2024-10-24神經不好常耳鳴能吃腺苷鈷胺片嗎?
2024-10-24沉香化氣片能否治療喉嚨胸口悶堵,效果
2024-10-2430 歲有咽炎,服用生脈飲有無作用及
2024-10-24頭疼且鼻炎犯了能吃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嗎
2024-10-24感冒引起扁桃體炎該如何處理及調養?
2024-10-24喉痛靈顆粒、咳特靈膠囊與阿莫西林膠囊
2024-10-24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