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引起外耳道炎的五個因素 預防切勿經常挖耳朵
外耳道炎是一種耳部疾病,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吧。這種疾病會讓人們的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連硬化;聽力也會有所下降,嚴重者還會引起其他嚴重疾病。因此我們應加強外耳道炎的預防措施,不可輕視。
易引起外耳道炎的五個因素
1、溫度和濕度變化:這是外耳道炎的發病原因之一,由于溫度上升和濕度增加常可導致耵聹的化學性質變化和耵聹腺管堵塞,從而降低了它的防御能力。
2、外傷:外傷也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的發生,比如挖耳時不慎損傷外耳道皮膚,或異物擦傷皮膚,可導致細菌進入表皮層甚至真皮層,引起感染。
3、變態反應:變態反應是外耳道炎的發病原因,外耳道在變態反應基礎上,繼發感染。如外耳濕疹患者易并發外耳道炎。
4、中耳炎:中耳炎也可能引起外耳道炎,這是由于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性分泌物的刺激,常致外耳道皮膚抵抗力降低。
5、全身性疾病:引起外耳道炎的病因有很多,可引發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慢性便秘和貧血等也易誘發此病。
外耳道炎的預防措施有哪些呢?
1、外耳道炎的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好,平時在洗頭、游泳之前要防止污水入。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凈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做到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后,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損傷。
2、外耳道炎的發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急性外耳道炎會出現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彌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皮膚潰爛。
3、不要經常挖耳朵,即使有也要改掉這一不良習慣。因為挖耳不但損傷皮膚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皮膚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慢性外耳道炎的發病會引起外耳道的不適和癢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皮膚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首次自購藥治中耳炎,消炎如何用?
2024-10-24扁桃體發炎能吃阿昔洛韋片嗎?
2024-10-24神經不好常耳鳴能吃腺苷鈷胺片嗎?
2024-10-24沉香化氣片能否治療喉嚨胸口悶堵,效果
2024-10-2430 歲有咽炎,服用生脈飲有無作用及
2024-10-24頭疼且鼻炎犯了能吃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嗎
2024-10-24感冒引起扁桃體炎該如何處理及調養?
2024-10-24喉痛靈顆粒、咳特靈膠囊與阿莫西林膠囊
2024-10-24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