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打鼾的5個原因 打鼾為什么會致死
打呼嚕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打呼嚕,特別是在集體宿舍或者自己的另一伴有打呼嚕的癥狀,那個鼾聲如雷,真的非常影響休息。下面我們看看為什么會引起打鼾?
引起打鼾的原因
當空氣通過氣道不暢時,或者當氣道內軟組織或肌肉發生振動時,便會出現打鼾。當您進入深度睡眠時,舌頭、咽喉和口腔根部(軟腭)的肌肉群會松弛。這種肌肉松弛會使咽喉部組織下垂。當人呼吸時,下垂組織會使氣道變得狹窄,并發生振動或顫動,便會發出打鼾聲。您的氣道越窄,這種振動就會越大,而您的鼾聲就會越響。
年齡可能是一個因素。歲數越大,咽喉部肌肉變得越無力。咽喉肌肉松弛可導致周圍組織下垂而出現振動。
如果您的體重超重,咽喉部組織會更松,在呼吸時,更會傾向于發生振動。低位厚軟腭,或扁桃體或腺樣體(位于鼻后部與咽喉部之間的海綿狀組織增大),會使氣道變窄。比正常情況下要長的懸雍垂(懸于軟腭的三角形組織),可限制氣道,增加呼吸時的振動。
過敏反應或者鼻中隔偏移所致的鼻阻塞(鼻中間的隔膜扭曲變形)可通過鼻部而限制氣道。您會被迫用嘴呼吸,而嘴中具有更多的松弛性組織。酒精和某些藥物(如鎮靜劑),會影響您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肌肉(包括咽喉部肌肉)的極度松弛。
在您仰面睡覺時,您的舌頭會向后墜,壓入咽喉部,從而使氣道變窄,使氣流部分受阻。
打鼾為什么會致死
一個人在7個小時睡眠中,發生呼吸暫停(暫停維持10秒以上)和低通氣30次以上,或每小時睡眠中,發生呼吸暫停和低通氣5次以上,都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會使人體長期缺氧,最終導致全身多系統功能損害,引發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睡眠中猝死。所以“打鼾不是病,打久了會要命。”
如何預防鼾癥
勞逸結合。白天不要過度的勞累,身體就像機器一樣,是需要定時的休息和調節的,如果你超負荷的運作,身心俱損,導致精神和肌肉的緊張,難以舒緩。所以要適時的放松,不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戒煙酒。如果你長時間的酗酒、抽煙、使用刺激性藥物會導致肌肉緊張,更會阻塞呼吸道。為了身心健康,請遠離煙酒,有較好的飲食習慣。
保持健康體重。肥胖者的鼻息肉通常也很肥大,而且喉嚨和鼻子內的肉也都肥厚,很容易會堵塞住呼吸道導致打鼾的。
睡前放松。不要做刺激活動,不要過度用腦。睡前可以泡個溫水澡,放松一下身心,洗去一天的疲憊。睡覺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保持平穩的心態,可以讓大腦盡量休息。
睡姿的重要性。一般選擇側睡最佳,側睡時,松弛的肌肉會傾向一邊,不會堵住呼吸道。仰睡或趴著睡比較會讓呼吸道不順暢容易導致打鼾。
打鼾吃什么好
1、豆漿
每天早晨來一杯豆漿對于打呼嚕患者來說是有益改善病情。“乳糖不耐受”患者因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牛奶中的大量乳糖,會對牛奶的蛋白質有過敏反應,導致充血,關閉鼻通道而引起打呼嚕。這時,不妨用豆漿替代牛奶。
2、蜂蜜
睡覺前把蜂蜜攪拌在茶水中喝,有助放松喉嚨,減輕充血腫脹,從而防止打鼾。蜂蜜同時具有抗菌和抗炎特性,能幫助減輕喉嚨部位的堵塞充血。2010年發表在《補充和替代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蜂蜜有助于抵抗感染,舒緩發炎的黏膜,促進喉嚨和上呼吸道的通暢。
3、香芹
香芹富含芫荽甙揮發油、甘露醇、環己六醇與生芹素,有舒緩血管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排毒與代謝之效。香芹還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腸蠕動,有助于排便和排毒。老人每天食用100~150克香芹,對消除疲勞、排毒有積極作用。
4、香蔥
香蔥含有揮發油、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A、脂肪酸和黏液質。老人、易疲勞者和慢性疾病患者,每天用15克左右的香蔥炒雞蛋或煎餅,食用后可改善疲勞狀態,恢復精力。
5、香蕉
香蕉富含鉀離子,鉀是維持肌肉、神經正常活動的必需物質。每天吃兩根香蕉,可以改善機體疲勞感。老人在早餐中不妨加一點香蕉,能較好地補充精力,消除疲勞。
(責任編輯:王春蘭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左耳下面神經一陣一陣疼如何快速緩解
2024-10-21患上急性篩竇炎該如何處理
2024-10-21患上慢性咽喉炎該如何應對
2024-10-21腺樣體肥大適宜服用哪些藥物
2024-10-21小孩子天氣變化致扁桃體發炎發高燒如何
2024-10-21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狀況如何?
2024-10-21幼兒扁桃體炎的成因及應對方法有哪些?
2024-10-21游泳耳朵進水兩周仍有堵塞感聽力下降咋
2024-10-21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