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鼻” 專家教你正確防治鼻部疾病
鼻子是嗅覺器官,也是呼吸的重要通道。隨著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以及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鼻出血、鼻部呼吸不暢、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健康問題常有發生,鼻部疾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你的鼻子還好嗎?
4月19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圍繞“暢享呼吸,從鼻開始”的愛鼻日主題,開展科普講座與義診活動,為廣大市民宣傳普及鼻科疾病基本知識及預防、治療的方法,耳鼻咽喉科專家團隊也在現場耐心解答市民群眾咨詢的鼻部健康問題。
耳鼻咽喉科專家團隊
義診現場
全球有4億過敏性鼻炎患者 90%可做到有效控制
鼻子正居五官中央,可謂是“面部之王”,不過,由于各種致敏物質的攻擊,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鼻部疾病的發病逐年增加,過敏性鼻炎便是其中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4億人患有過敏性鼻炎,且患病率仍在持續增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鐘華表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以鼻塞、陣發性噴嚏和清水樣鼻涕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炎性疾病,常伴有眼癢、流淚、眼紅和灼熱感等眼部癥狀。
鐘華醫生
“過敏性鼻炎會嚴重影響工作、學習,降低生活質量,甚至會合并多重疾病,如中耳炎、過敏性皮炎、結膜炎、鼻竇炎、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有40%以上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患有哮喘。”
過敏性鼻炎雖然反復纏綿,卻也不是“束手無策”。鐘華醫生指出,90%的過敏性鼻炎在經過規范化的診治、用藥和隨訪之后,患者的各種癥狀均能得到良好控制,可有效提高生活質量。
如何治療和預防過敏性鼻炎?鐘華醫生總結為“四位一體”的原則:1)吸入性過敏源暴露是過敏性鼻炎的罪魁禍首,所以,預防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觸過敏源;2)堅持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過敏性鼻炎癥狀;3)脫敏治療通過免疫調節機制,是被公認的唯一可能改變疾病自然進程的治療方式;4)提高患者防治疾病的意識,增強治療的自信心,同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我國慢性鼻竇炎發病率為8% 規范用藥12周以上無效才考慮手術
鼻部疾病除了常見的過敏性鼻炎,還包括慢性鼻竇炎,顧名思義,是發生在鼻竇黏膜上的炎癥,且發病時間超過12周,是一種高度異質化的復雜疾病。
左可軍副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左可軍副教授在關于《慢性鼻竇炎的規范診治》講座上指出,我國目前普通人群的慢性鼻竇炎患病率達到8%,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基本持平,但造成患者生活質量的損害則更加突出。
談及慢性鼻竇炎的病因,左可軍副教授指出,慢性鼻竇炎與鼻腔結構狹窄、空間不足有關,也與環境污染,尤其是過敏性物質的刺激有一定關系,可以說是由過敏性鼻炎繼發而來的鼻部疾病。當然,部分患者一出生就患病,則是與遺傳因素有關。
“鼻竇炎發病時,有頭痛頭昏、睡眠不好、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全身癥狀表現,典型表現是局部有流膿涕、鼻塞、頭面部疼痛、嗅覺減退或喪失的癥狀。”除了臨床的癥狀表現,往往還需要結合內窺鏡的檢查來進一步確診慢性鼻竇炎。
治療慢性鼻竇炎的方法有很多種,醫生會結合患者本身采取鼻用激素、抗生素、抗過敏藥物、黏液促排劑、血管收縮劑等進行治療,如果在經過12周以上的規范藥物治療無效后,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首選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同時在術后還需要經過3~6個月的規范用藥和內鏡復查,而是否能取得長期的療效,則與患者所處的環境和本身的體質有關。左可軍副教授提醒,慢性鼻竇炎如果不規范治療,可能導致炎癥從鼻竇向眼眶、大腦內擴散,出現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引起死亡。
小兒打鼾不是睡得香 或影響智力發育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時,孩子在旁邊傳來了打鼾聲,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看起來雖然“睡得很香”,但你一下子就睡意全無。
賴銀妍副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賴銀妍副教授在談及小兒鼾癥時指出,孩子長期打鼾并不意味著他睡得很香,反而說明睡眠質量差,且多數是疾病引起的,尤其是腺樣體肥大“惹的禍”。
腺樣體也稱為咽扁桃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大,當腺樣體受到炎癥刺激,如感冒、鼻炎后會變得肥大。賴銀妍副教授指出,腺樣體肥大多見于兒童,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體炎,其堵塞可引起鼻塞、呼吸不暢,夜間睡覺張口呼吸、打鼾等。
“長期張口呼吸會導致孩子面骨發育障礙,形成明顯的‘腺樣體面容’;呼吸不暢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孩子的心肺功能、大腦和智力發育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窒息,導致猝死。”
賴銀妍副教授表示,如果確診孩子打鼾是由于腺樣體肥大引起,可通過局部激素及白三烯類藥物來治療,必要時可采用腺樣體刮除術來徹底解決鼾癥。
鼻出血怎么辦?止血做好這三步
在耳鼻咽喉科門診中,鼻出血是許多患者前來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如果遇到鼻出血應該怎么辦?是仰起頭不讓血液流出來,還是如民間流傳的左側鼻孔出血要舉起右手臂呢?為了讓廣大群眾對于鼻出血有正確的認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文譯輝針對《鼻出血的處理》作出講座介紹。
文譯輝醫生
鼻出血的原因,文譯輝醫生分為兩大類:一是鼻骨骨折、鼻部手術或插管、鼻腔異物以及不良的習慣如挖鼻孔等外傷,引起的局部黏膜或血管破裂;二是由于炎癥、鼻中隔病變、腫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表現。
鼻涕中帶血絲,少量鮮血滴落、流出是常見的鼻出血輕度表現,在臨床上,鼻腔大量出血或同時伴有口吐鮮血的案例也并不少見。當遇到鼻出血應該怎么辦?文譯輝醫生指出,止血做好這三步:
第一步:保持鎮定,因為慌張時血壓升高更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出血量不多,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將兩邊的鼻翼捏緊,保持5~10分鐘,頭往前傾45度;
第二步:用冰袋冷敷額頭或頸部兩側,以促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血液如果不小心流入口腔中要及時吐出,因為咽入胃內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
第三步:如果無法自行止血,需及時前往醫院就醫,醫生會選擇射頻或填塞的方法來進一步止血。
鼻腔沖洗輔助治療鼻部疾病 給鼻子“洗洗澡”
身體臟了,需要洗澡來沖洗掉污垢廢物,鼻子也是一樣,尤其是患有鼻部疾病或常感覺鼻子不通暢,有異味、異物感的人,不妨通過鼻腔沖洗給鼻子“洗洗澡”。
溫蘭英護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護師溫蘭英介紹說,鼻腔沖洗,其實是通過鼻腔沖洗器或噴霧器等裝置,使用生理鹽水或高滲鹽水來清潔、浸潤鼻腔,為鼻腔、鼻竇手術創造潔凈的手術環境,在術后幫助重洗掉血痂和膿性分泌物,促進鼻腔粘膜功能的恢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鼻腔沖洗是治療鼻腔、鼻竇疾病的常用方法,也是治療鼻竇炎、鼻息肉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療措施。由于鼻腔沖洗持續周期長,大多數患者需在家操作,為幫助鼻部疾病患者更好護理鼻腔、鼻竇疾病,溫蘭英總結了鼻腔沖洗的4個要點:
1、操作時頭部前傾,用口呼吸,動作輕柔;
2、使用36~37℃的溫水來沖洗,每天1~2次,持續3~6個月;
3、沖洗的順序為從健康的一側向患側鼻腔過渡,如果兩側都需要沖洗,則沖液先從癥狀輕的一側沖向重側,交替進行;
4、出現鼻出血時要先暫停沖洗,鼻中隔手術后不建議沖洗。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麥瓊璇 通訊員:梁嘉韻)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孩子喉炎出院后昨晚哭厲害是何原因?
2024-10-21腺樣體肥大應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1小孩流鼻子應如何處理
2024-10-21教師易患咽嗓疾病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2024-10-21服用鼻竇炎口服液治療鼻竇炎應注意什么
2024-10-21小孩子流鼻血是什么原因及如何處理
2024-10-21鼻腔發干發痛應如何處理
2024-10-21治療鼻竇炎哪個醫院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