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白內障的病因有哪些
臨床上將有明確證據證明因輻射而引起的白內障稱為輻射性白內障(radiation cataract),晶狀體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細胞對電離輻射甚為敏感,受損傷的上皮細胞可產生顆粒樣物質,在囊膜下自周邊部向中心遷移,特別在后極部尤為明顯。那么,放射性白內障的病因有哪些?
發病原因:
晶狀體對放射線影響具有高度敏感性,放射線所引起的白內障稱為輻射性白內障(radiation cataract),晶狀體受傷者有2種,一為接觸放射線的工作者,二為接受放射線治療者,常見引起損傷的放射線有:X線,鐳射線,60Co,90Sr的β,γ射線,以及鈹,釙,镅的中子射線,紅外線,紫外線以及微波等。
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輻射性白內障發生和發展有2個方面:①放射線等直接輻射對晶狀體的直接作用;②放射線等對虹膜睫狀肌血管系統作用,結果引起房水循環動態變化,從而降低晶狀體在房水中的氣體交換,這二者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白內障的發生和發展。
晶狀體前囊下的生長區上皮細胞,受到電離輻射作用后,細胞核受損傷,引起變性,染色體畸形,核碎裂,細胞有絲分裂受到明顯抑制,這些受損傷而發生變化的上皮細胞移到并堆積在晶狀體的后部,如借助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檢查者可以看到不透明的斑點,如損傷進一步發展,損傷而導致變性的細胞可在晶狀體后部堆積成不透明的環,晶狀體纖維變性,整個晶狀體變混濁。
2。致白內障的閾劑量:Merrian等研究了放輻性白內障與劑量的關系,其結論為:X射線或γ射線導致白內障最低輻射劑量,一次照射量為51.6mC/kg;3周至3個月多次照射的累積量為103.2mC/kg;3個月以上多次照射的累積量為141.9mC/kg;若照射總量超過296.7mC/kg,不論照射的次數和經過的時間長短,都會產生白內障,關于β射線所致白內障的閾劑量無統一的數值。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紅眼病愈后眼睛常上火且舌頭干痛,如何
2024-10-24黃藤素片服用多久停藥及再次服用時間
2024-10-24為何小樂敦兒童滴眼液未注明具體兒童年
2024-10-24六周歲孩子眼干老眨眼能用小樂敦嗎?
2024-10-24左耳疼咬東西受牽連,鹽酸洛美沙星耳液
2024-10-246 歲兒童患角膜炎用氧氟沙星有無副作
2024-10-24角膜炎能用阿昔洛韋滴眼液嗎效果如何
2024-10-24
熱門文章
做完近視手術還會再近視嗎
2024-10-22近視眼手術能安全嗎
2024-10-22近視手術多大年齡能做?專業解析與適宜年齡段探討
2024-10-21近視手術怎么樣?專業解析手術效果、安全性與生活改變
2024-10-21全飛秒近視手術詳解:一步了解透
2024-10-17治療近視的儀器有哪些
2024-10-16近視350度嚴重嗎?專業解讀與應對策略
2024-10-15近視手術費多少錢?專業詳解助你明智選擇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