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開弱視危害 用對弱視的治療方法
眼部的疾病是有非常多的,白內障、弱視都是眼部常見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弱視的問題吧。醫院專家表示:由于現在父母都是比較繁忙的,所以很多時候沒有顧忌到自己孩子的健康問題,成長問題,學習問題,從而使得孩子生活面臨了多重考驗。如果孩子的習慣沒有糾正好就容易引起兒童發生弱視的情況,那么其是什么呢?有什么危害呢?
大家疏于管束自個的孩子,使得寶寶在學習的時候過分挨著書本也就引發了弱視的發作。專家表明,弱視在發作以后,家長應該及早送孩子檢查,以免這類問題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對于弱視患兒而言,弱視的治愈只是表明其視覺分辨能力恢復正常,并不意味著其眼睛結構的必然正常。所以,如果孩子眼睛還存在由于結構缺陷而致的度數,就需要繼續戴鏡,否則容易導致弱視復發而功虧一簣。
其具體危害如下:
1、弱視對于兒童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患者的視力會下降,從而缺少立體視覺,會顛覆孩子的世界觀,對孩子心理造成影響。
2、弱視損害遠大于近視。單純性近視,看遠含糊,看近清楚。而弱視兒童無論是遠近都是非常模糊的,而且立體視覺也是很模糊的,這樣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而造成死亡出現。
3、弱視在生活中比照多見,有少小孩由于營養不良,屈光不正等而致使弱視。弱視會引發和加劇近視,影響眼的正常發育。
4、弱視會致使雙眼視功能多個方面受到影響,對于光的感應、追蹤能力、空間區分才能、比照敏感度及手眼和諧才能等多項重要視覺功用受損。
弱視的治療
1、傳統遮蓋法:目前仍是治療弱視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遮蓋法可以消除由于刺激注視眼的抑制作用。 1歲以內的兒童可采取遮蓋健眼辦天,促使弱視眼注視,以免發生遮蓋性弱視,兩歲兒童可采用1:1遮蓋規律;3-4歲兒童遮蓋時間可適當延長。在復查健眼時,應先摘除罩5分鐘,使健眼適應室內光線及周邊環境。如果健眼視力確實下降,則說明遮蓋弱視眼肯定較打開雙眼更為優越。遮蓋弱視眼可主動促進健眼的功能,還能阻止由于打開雙眼所致的競爭性作用。待弱視眼已獲得最好視力后,則將全日遮蓋改為部分時間遮蓋、持續遮蓋。3個月后弱視眼視力不再繼續提高時,可以終止遮蓋法。除了常規遮蓋之外,可根據年齡及弱視眼視力的提高,傳統遮蓋加精細作業是治療弱視的最好的效療法。
2、藥物光學壓抑療法。壓抑療法的原理是利用矯正或欠矯鏡片以及每滴阿托品以壓抑健眼的功能。弱視眼則戴正常矯正鏡片看遠或戴過矯正以利看近。壓抑療法的最大的缺點一是它只使用于中度弱視,視力低于20/60時,患兒可能仍愿意用滴過的阿托品的健眼看近,因此后者視力仍然比弱視眼好。長期在健眼使用阿托品也可能引起遮蓋性弱視,因此在視覺尚未成熟的嬰幼兒長期單側使用阿托品也應慎重。藥物光學壓抑法的優點是無須蓋眼,可防止遮蓋性弱視,戴鏡后弱視眼視力能有所提高,斜視度可以減少或消失,也適用潛伏性的眼球震顫,不足之處在是療程長,費用高,且不如傳統遮蓋有效。
3、視刺激療法:動物和人的腦皮層視細胞對不同的空間頻率有很好的反應,神經元對空間能靈敏的調整。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們根據這個機理設計一種新的弱視治療儀,命名為CAM(視刺激儀),利用反差強,空間頻率不同的條柵作為刺激源刺激弱視眼以提高視力。這種刺激儀的條柵可以轉動,使弱視的視細胞在各個方位上都能接受不同的空間頻率條柵的刺激。平日無須蓋眼,治療時遮蓋健眼,另患兒用弱視眼在有圖案的塑料盤上描畫,每次七分鐘,每天1次或每周2、3次視力均有提高。本療法簡便、療程短,又因平日無須蓋眼,患兒及家長均能積極配合。國外有作者報道令人鼓舞的結果,但其他作者不能證明他們的結論。我們報道的治愈率為28.79%。本療法的最好適應癥為中心注視性弱及屈光不正性弱視,療程可以大為縮短。本療法不能治療各種性的弱視,總的療效也遠不及傳統遮蓋法或綜合療法,旁中心注視者效果差。
(責任編輯:鄒華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十幾年前火飛進眼現內眼角緊脹十多天咋
2024-10-24青光眼患者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有無
2024-10-2429 歲身高 1.75 米體重 15
2024-10-24失明多年且角膜渾濁如何治療
2024-10-24拉肚子一天多,每天兩次,吃黃藤素片需
2024-10-24藥店眼角發紅藥賣光,只剩復方牛磺酸滴
2024-10-24胃酸過多致胃痛、食欲不振,服神曲胃痛
2024-10-24
熱門文章
做完近視手術還會再近視嗎
2024-10-22近視眼手術能安全嗎
2024-10-22近視手術多大年齡能做?專業解析與適宜年齡段探討
2024-10-21近視手術怎么樣?專業解析手術效果、安全性與生活改變
2024-10-21全飛秒近視手術詳解:一步了解透
2024-10-17治療近視的儀器有哪些
2024-10-16近視350度嚴重嗎?專業解讀與應對策略
2024-10-15近視手術費多少錢?專業詳解助你明智選擇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