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世界范圍內首位致盲性眼病,而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白內障致盲的病患也在不斷增加,這不得不給我們敲醒了警鐘。白內障惡化會有哪些癥狀?如何預防白內障致盲?白內障導致的失明可通過手術治療重獲光明嗎?值2016年10月15日國際盲人日的到來之際,家庭醫生在線編輯采訪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中心主任吳明星教授,他向我們解答了白內障致盲的相關疑問。 閱讀全文>>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中心主任。擅長于白內障的各種手術治療,特別是小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可折疊人工晶體植入術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主要從事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方面的臨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各種白內障的防治。
“據資料顯示,在2010年我國視力殘疾的人數就已經將近1200萬,這幾年來由于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還在不斷增長……閱讀全文>>
吳明星教授強調,白內障患者無需過分擔憂,不同于青光眼、角膜病等不可逆的致盲眼病,白內障是可逆性的……閱讀全文>>
白內障如果不及時進行就醫治療,可導致嚴重并發癥甚至致盲。那患上白內障后應該如何治療?這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網上也流傳著很多說法:用藥物可以治療白內障,避免手術治療;白內障需成熟后才能做手術;做白內障手術有風險……這些說法正確嗎?吳明星教授向我們澄清了白內障治療中常見的錯誤觀點。 閱讀全文>>
在電視、網絡上,有不少宣傳可以治療白內障、重獲清晰視力的眼藥水、眼貼等產品,有一些白內障患者也認為,這些藥物真的能治療白內障,避免開刀做手術。
對此,吳明星教授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特效有用的藥物可以治愈白內障。目前市場上治白內障的眼藥水等藥物只能對早期的白內障起到延緩病情發展的作用,或者能緩解視疲勞,但無法逆轉病情,不可能將混濁的晶狀體重新變回透明,手術才是根治白內障的唯一途徑。白內障有輕有重,如果患者視力尚好,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時可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如果影響生活和工作了,要去正規眼科醫院或專科請醫生檢查看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如果白內障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影響視力,患者應及時到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否則會產生一些并發癥如青光眼或葡萄膜炎等。
白內障要通過手術才能根治,那什么時候接受手術才合適呢?以往有一種說法:白內障必須等到成熟了,完全看不見了才能進行手術。
吳明星教授向家庭醫生在線編輯表示,白內障要成熟后動手術已經是老觀念了。 以前,白內障手術對眼睛創傷大,而且并沒有人工晶體可以置換,術后視覺質量差,所以患者不到完全看不見的時候都不愿意做手術。但現在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微創技術的迅猛發展,目前采用的現代超聲乳化吸除術及飛秒激光輔助的白內障摘除術等,可以摘除較為混濁的晶狀體(白內障),所以手術不必等白內障成熟才做。只是由于白內障患者多為老年人,他們接受新信息相對較慢,加上對手術有一些畏懼心理,所以有些患者至今仍固守他們年輕時所見所聞。當然,白內障手術的時機還是要根據病人的視力情況、晶體混濁的程度和有沒有其他并發癥等眾多因素來決定。
很多人提起手術,就想起“血淋淋”的畫面,不少白內障患者也懼怕疼痛和手術風險如出血、感染等危險,有些患高齡老人更是擔心年齡太大,做手術不安全。
“事實上,現在白內障手術由于是微創,切口小,手術時間很短,像實施屈光性白內障手術只需5-10分鐘,風險很低”,吳明星教授解釋道。“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是指手術已經發展到如同驗配眼鏡那樣,可根據患者視力情況選擇合適的人工晶體替換混濁的晶狀體。手術只需切開一個很小的切口,將混濁的晶狀體擊碎為乳糜狀后吸出,再植入折疊的人工晶體,整個手術切口小、創傷小、時間也短,手術完成后,患者不需縫針也無需住院。目前白內障手術已經非常安全,在中山眼科中心,每年實施白內障手術就達到2萬例,患者術后的治愈率幾乎能達到100%,所以患者對白內障手術的風險無需過分擔憂。
但吳明星教授也特別強調,白內障手術時間雖短,但對手術設備、手術醫師的要求很高,技術性要強,操作要精細,因此選擇正規醫院和專科醫生實施手術非常重要。
多吃色彩鮮艷的水果、蔬菜等,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的維生素,有利于對抗晶狀體內過氧化因素過多產生白內障的因素,也對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合成感光色素有益,對眼睛有很大好處。
紫外線是引起白內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西藏、海南島、廣東地區等,由于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烈,更容易引起當地人們患白內障。因此,外出時最好做好防曬措施,戴上能抵擋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避免眼外傷,眼外傷也可能誘發白內障等眼疾,盡量要保護眼睛不受傷害。
治療眼部其他疾病。眼部病變如高度近視、青光眼、視網膜脫離或很多變性疾病,均可并發白內障。
加強全身病的治療。如糖尿病現在發生率很高,糖尿病患者中白內障發生率也非常高。
白內障除了是衰老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視網膜脫落等眼疾引起的,不要因為白內障失明可通過手術重獲光明,在早期就不重視……閱讀全文>>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