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現場中,家庭醫生在線編輯采訪了張少沖教授,他為我們解答了關于糖網治療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閱讀全文>>
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從現場了解到,眼底病專題講座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聽講,不少市民在講座開始前半小時便來到講座現場“霸位”,更有從深圳市及外省趕過來的患者。本次眼底病專題講座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特需醫療中心主任、眼底病中心副主任張少沖教授主講,連同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生活廣播主持人為廣大市民獻上一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防治的知識盛宴。
張少沖教授表示,我國作為糖尿病世界第一大國,有近1.1億糖尿病患者,每10個成人就有一個糖尿病,而約1/3糖尿病患者有糖網,接近3700人。
據數據顯示,50%糖尿病患者擔心糖尿病引起失明,其中,糖網與糖尿病黃斑水腫正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為何糖網如此可怕?這跟眼睛的工作原理有關。
如何做到早診早治呢?張少沖教授特別提醒,確診糖尿病后就要及時檢查眼底,隨后每一年都要復查。如果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糖網,就要根據嚴重程度每幾個月復查一次眼底。
有些糖尿病患者視力正常,沒出現異常的眼部癥狀,所以并沒有定期檢查眼底的習慣。而張少沖教授表示,糖網的早查早治非常關鍵,因為糖網是進展性眼病,眼底病變進展快速,隨病變進展,視力損害加重,甚至最后引起失明。因此,他建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糖尿病時間長、血糖控制不好或有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者更要警惕,最好每半年至一年到醫院做一次眼部檢查,及早發現糖網的發生,眼底檢查可選擇OCT檢查或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等。 閱讀全文>>
糖網是不斷發展的,那有沒有方法可以延緩它的進展?對此,張少沖教授表示,糖網作為進展性眼病,目前還沒有技術可以逆轉病情或者完全阻止糖網的發展。但慶幸的是,只要患者能夠做到早發現、及時治療,再加上定期復查,可以大大延緩糖網的發展,改善黃斑水腫等問題,甚至能長時間保持可用視力。那患者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對此,張少沖教授解釋,針對糖網患者病情的不同發展,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眼部治療主要分為3種治療方式閱讀全文>>
主要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藥物有助于改善視網膜血供,降低血液粘度。如羥苯磺酸鈣以及一些有活血化瘀、益氣通絡功能的中藥等。
當視網膜血管病變嚴重、出現新生血管、黃斑水腫時,常需要聯合激光、抗新生血管藥物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做全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一般需要4-5次,每次打激光后要間隔一段時間,一般是7-10天左右。
玻璃體切割手術(簡稱“玻切手術”)是糖網治療的最后武器,但患者千萬不能認為做完手術后就萬事大吉。張少沖教授表示,手術后正確飲食、護理,每一步都需要注意,比如患者要控制好自己血糖、血脂、避免劇烈運動等等。此外,玻切手術如果打氣或者打油了,從術后開始就要堅持低頭,促進視網膜更好的復位,一般要堅持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時間。
張少沖教授還特別提醒,控制“糖網”不能光想著靠藥物、手術等眼部治療,自身更要做好“全身治療”,最關鍵是控制好血糖,同時控制好血壓、血脂。糖網患者服藥要遵循醫囑,平時也要注意清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等健康生活方式,才能多方面控制好糖網。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