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月經不調相信是每個女人都曾經遇到的問題,不同只在于有的人是肚子疼痛,有的人是月經周期異常,那么對于經常痛經的女孩子應該如何調理呢?在經期應該多吃什么才會不痛經呢?這里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張小姐這兩年每當月經來臨,就備受困擾,心情非常煩躁,而且覺得下腹隱痛、下墜,腰骶部酸痛。她沒有當回事,在經期疼痛時便買止痛藥應付。前段時間在醫院體檢時,張小姐才知道折磨她3年之久的痛經,竟然是慢性盆腔炎的報警信號。專家指出,痛經有可能是患上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的報警信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臨床常見的疾病,該病的表現輕重不一,輕者一般無癥狀,重者多有白帶增多,輕度痛經、月經淋漓、下腹隱痛、小腹下墜、腹脹腹瀉、里急后重、尿頻尿熱、腰骶酸痛、性交痛等。由于盆腔淤血,甚至會導致輸卵管粘連阻塞而致不孕,因此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在子宮腔以外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病變。癥狀呈周期性發作,痛經為最常見的特征,疼痛于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一天最為嚴重,經血干凈后逐漸緩解以至消失。子宮內膜異位在盆腔內常引起生殖器官粘連和輸卵管阻塞不通,從而導致不孕癥,不孕的發病率高約75%,另外,由于異位的部位不同,還會出現性交痛、腸道癥狀及泌尿道癥狀。
據了解,除了繼發性疾病引起的痛經外,多數人的痛經都是原發性的。即女性在經期或行經期前后發生的下腹部疼痛,常伴隨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可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冷汗淋漓等癥狀,并伴隨月經周期反復發作。
對癥下藥 治療痛經三藥方
氣滯型:常見經前期或經期下腹脹痛。月經少而不暢。有時胸悶脅脹等癥。此時應疏肝理氣,可選用加味烏藥湯治療。如當歸、川芎、赤芍 、小茴香、烏藥、木香、香附、元胡等藥。
血瘀型:痛經發生在經前或經來潮初期,下腹拘急疼痛、拒按、行經不暢、色黑有凝血塊。宜采用活血行瘀散寒法治療。常用方藥有少腹逐瘀湯或當歸、川芎蒲黃、赤芍、山楂炭、桃仁、紅花、香附、肉桂、小茴香、干姜等。
血虛型:表現有除痛經外,可見經血過多量多色淡,經后腹痛、頭暈、心悸、心煩不眠等癥。宜采用養血益氣法治療。可選用八珍湯等藥物如當歸、地黃、白芍、首烏、黨參、白術、香附、茯苓等。
此外,還應根據病人情況加減藥物。如氣郁腹脹重者加香附、木香、青皮、烏藥、元胡等。血瘀、紫塊、舌紫、脈弦者加當歸、牛膝、桃仁、紅花、蒲黃等,怕冷喜暖者加干姜、小茴香、荊芥、肉桂、吳茱萸等治療。
(責任編輯:嚴毓芳 )
文章關鍵詞:
如何正確解決痛經怎么辦?有些女性痛經嚴重起來,很想借助止痛藥來止痛,但專家提醒,痛經吃止痛藥無異于飲鴆止渴,調理痛經問題,最好還是從生活……詳細>>
月經不調相信是每個女人都曾經遇到的問題,不同只在于有的人是肚子疼痛,有的人是月經周期異常,那么對于經常痛經的女孩子應該如何調理呢?在經期……詳細>>
婦科疾病專家指出,性愛是治療女性痛經最簡單、有效的“止痛藥”,尤其是在經前幾天,性愛會明顯降低月經期不適。詳細>>
相信大部分女性經歷過痛經,輕度臥床休息、多喝熱水就能緩解。重者痛經疼痛難忍,甚至暈厥,那痛經能不能吃止痛藥,對身體有沒有副作用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