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并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于卵巢癌和宮頸癌)。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在各地區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肺癌、結直腸腫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癥的首位。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僅次于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子宮內膜癌的5個常見癥狀
極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僅在普查或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一旦出現癥狀,多表現為:
(1)出血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癥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輕女性或圍絕經期婦女常誤認為是月經不調而被忽視。在絕經后女性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有些患者僅表現為絕經后少量陰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爛肉樣組織。
(2)陰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現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帶,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壞死,可有膿性分泌物伴有異味。有時陰道排液中可伴有組織樣物。
(3)疼痛癌灶和其引發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宮收縮,引起陣發性下腹痛。絕經后女性由于宮頸管狹窄導致宮腔分泌物引流不暢,繼發感染導致宮腔積膿,患者可出現嚴重下腹痛伴發熱。腫瘤晚期時癌組織浸潤穿透子宮全層,或侵犯子宮旁結締組織、宮頸旁韌帶、膀胱、腸管或浸潤壓迫盆壁組織或神經時可引起持續性,逐漸加重的疼痛,可同時伴腰骶痛或向同側下肢放射。
(4)腹部包塊早期內膜癌一般不能觸及腹部包塊。如內膜癌合并較大子宮肌瘤,或晚期發生宮腔積膿、轉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塊(如卵巢轉移時)時可能在腹部觸及包塊,一般為實性,活動度欠佳,有時有觸痛。
(5)其他腫瘤晚期病灶浸潤壓迫髂血管可引起同側下肢水腫疼痛;病灶浸潤壓迫輸尿管引起同側腎盂、輸尿管積水,甚至導致腎萎縮;持續出血可導致繼發貧血;長期腫瘤消耗可導致消瘦、發熱、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5種體質最容易患子宮內膜癌
1、不育不孕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多,危險性下降。因長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與生過一胎的女性相比,較易患此病。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也由于同樣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2、因各種原因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者
單用外源性雌激素而無孕激素對抗者,可增加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并與用雌激素的劑量、時間長短有關,若加用孕激素對抗,可降低其危險性。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體質差易得子宮內膜癌 治后護理是關鍵
3、月經失調、初潮年齡早或延遲絕經者
在絕經前一段時間里,往往是處于無排卵狀態,子宮內膜受到無孕激素對抗的單一雌激素長期刺激后,出現增生改變所致。
4、糖尿病、高血壓
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患者,由于長期垂體異常,可致發生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也是致癌原因之一。
5、肥胖者
肥胖是內分泌不平衡的表現,機體大量的脂肪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脂肪還有利于雄激素異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責任編輯:吳潔媚 )
文章關鍵詞:
李奶奶62歲了,本已絕經10年的她,近一個多月來一直有少量的陰道流血,這是咋的啦?詳細>>
眾所周知,多喝含糖飲料不利健康,美國研究人員又發現一個遠離含糖飲料的理由:常喝含糖飲料的女性容易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最多增加近八成。詳細>>
眾所周知,多喝含糖飲料不利健康,美國研究人員又發現一個遠離含糖飲料的理由:常喝含糖飲料的女性容易患子宮內膜癌,風險最多增加近八成。詳細>>
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屬于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嚴重有損女性身心健康,那么哪些人群屬于子宮內膜癌的易發人群?子宮內膜癌初……詳細>>
極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僅在普查或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