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起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絕大多數為腺癌。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高發年齡為58~61歲,約占女性癌癥總數的7%,占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近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與宮頸癌比較,已趨于接近甚至超過。
7成子宮內膜癌患者過肥
據報道,子宮內膜癌目前在北京市的發病率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婦科第一大癌。在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的上升與老齡化、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等有關。警惕肥胖!子宮內膜癌七成是胖女。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好發年齡為58-61歲。子宮內膜癌作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尤其是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故與之相關的子宮內膜癌在未來數十年將繼續升高。因此,女性朋友們,尤其是肥胖的女性更應引起警惕。
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肥胖、不育、晚育、絕經延遲等。其中,肥胖是最常見的高危因素,近70%的早期患者為肥胖女性,一般是體重超過標準15%以上發病危險增3倍。有相關文獻報道,日本人群中肥胖患者占3%,而美國肥胖人群占40%,后者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是前者7倍左右。
另外,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史,10%在絕經后陰道有出血。因此,建議所有絕經后陰道有不規則出血的女性,應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b超等,以盡早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有五個
一、長期持續的受到雌激素刺激使到內膜不斷增厚,增加了細胞惡化的機會,這類患者可能是因為卵巢出了問題,如長了些會產生此類激素的腫瘤,又或者患上多囊性卵巢,以致排卵中止及閉經,內分泌起了變化及雌激素過多。
二、長期服用單一雌激素的藥物,而沒有附加孕激素類的藥來配合。
三、患者一般也較肥,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未婚或不育者患上的機會也稍高一些。
四、如以上所說,如果服用的“荷爾蒙”只有雌激素,而服用者的子宮還在體內的話,那么長期來說是會增加患癌的機會,可是如果子宮已被切除了,那就不必擔心,如子宮還在的話,那么雌激素及孕激素應該兩者并用。
五、治療主要是以手術為主,放射及化療為副。手術主要是把全子宮加雙側的卵巢等切除,有時也加上淋巴腺清除術。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有四個方法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病變范圍和組織學類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因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及藥物(化療、激素等)等綜合治療。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按照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及復發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晚期患者采用手術、放療與藥物在內的綜合治療。
1、手術
手術是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早期患者,手術目的為手術-病理分期,準確判斷病變范圍及預后相關,切除病變的子宮和可能存在的轉移病灶,決定術后輔助治療的選擇。手術步驟一般包括腹腔沖洗液檢查、筋膜外全子宮切除、雙側卵巢和輸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對于低危組(Ia期,G1-2)的患者是否需行淋巴結清掃術尚有爭議,支持者認為術前、術后病理類型和分化程度可能不一致,且術中冰凍對肌層浸潤判斷也可能有誤差;反對者認為早期癌淋巴結轉移率低,不行淋巴結清掃可以避免更多手術并發癥。手術可采用開腹或腹腔鏡來完成。對II期患者,術式應為改良子宮廣泛切除(子宮頸癌子宮切除術II類術式),應行盆腔淋巴結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術后根據復發因素再選擇放療。III期或IV期亦應盡量縮瘤,為術后放化療創造條件。相當一部分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僅通過規范的手術即得以治愈,但對經手術-病理分期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術后需要給予一定的輔助治療。由于子宮內膜癌患者常年紀較大,且有較多合并癥,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對于具體患者需要詳細評估其身體耐受情況,給予個體化治療。
2、放療
是治療子宮內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單純放療僅適用于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并癥不能耐受手術或禁忌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術前放療很少采用,但對于陰道大量出血,一般情況差、合并癥多、短期內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先行放療止血并控制疾病進展。待患者一般情況好轉后可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術前放療以腔內放療為主。術后輔助放療在臨床應用較多,術后放療指征:手術探查有淋巴結轉移或可疑淋巴結轉移;子宮肌層浸潤大于1/2或G2,G3;特殊組織學類型,如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陰道切緣癌殘留等。上述前三種情況給予全盆腔照射,最后一種情況需補充腔內放療。目前放療多合并化療增敏,又稱為放化療。
3、化療
化療很少單獨應用于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多用于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透明細胞癌等;或是復發病例;或是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手術后患者,如G3,ER/PR陰性者。化療中主要應用的藥物有鉑類、紫杉醇以及阿霉素類藥物,如多柔比星等。目前多采用聯合化療,化療方案有AP、TP、TAP等。
4、激素治療
適應證:晚期或復發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保守性手術聯合大劑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禁忌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者;對孕激素過敏者;腦膜瘤患者。目前尚無公認的孕激素治療方案,一般主張單獨應用大劑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羥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羥已酸孕酮、和18-甲基炔諾酮等。一般認為應用時間不應少于1~2年。大劑量孕激素在病理標本免疫組化孕激素受體陽性者中效果較好,對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達80%,對治療晚期或復發患者總反應率為15%~25%。對于孕激素受體陰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逆轉受體陰性情況,提高治療效果。孕激素類藥物常見的副反應有輕度水鈉潴留和消化道反應,其他可有高血壓、痤瘡、乳腺痛等。
(責任編輯:張洪菁 )
文章關鍵詞:
肥胖已成了一個日臻嚴峻的社會問題,肥胖不僅影響了體型的美感,也成為引發一系列疾病的高危因素。專家表示,保持健康的體重是維持生命質量的關鍵……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以來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為常見。詳細>>
這是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后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這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子宮內膜癌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這種疾病不但危害性大,而且治療起來……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腫瘤20%~30%,雌激素與內膜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根據臨床和預后,將子宮內……詳細>>
最近,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最多增加近八成,目前原因仍在探究中,也可能是由于常喝含糖飲料女性生活習慣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