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一次女性疾病調查,結果發現,不到30歲的女性,曾患有陰道炎、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和宮頸糜爛者均達到了50%以上。患病率之高,患者年齡之小,都讓人吃驚。那么,中醫是如何治療子宮肌瘤的發生的呢?
七成子宮肌瘤患者不到30歲 預防關鍵是不亂吃
調查結果:確診患有子宮肌瘤的年齡20~30歲達71.08%;31~35歲為21.31%。
專家點評:子宮肌瘤被稱為“婦科第一瘤”。30多年前得肌瘤的不多,年輕人得的就更少了。而如今30歲以前的患者竟達到71.08%,的確十分驚心。
主要發病因素為長期大量的雌激素刺激,所以預防的關鍵在吃,要少吃含動物雌激素的食物、反季果蔬、含激素保健品等。如果肌瘤較小、無癥狀、無并發癥及變性者,每3~6個月復查即可。
中醫驗方如何治療子宮肌瘤
祖國醫學認為,子宮肌瘤的形成,多與正氣虛弱,血氣失調有關。或由經期產后,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恚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所致。常以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因素結聚而成。
且正氣虛弱為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機,一旦形成,邪氣愈甚,正氣愈傷,故后期則形成正氣虛,邪氣實,虛實錯雜之痼疾。根據本病血氣失調的特點,治療時應辨清在氣、在血,新病還是久病的不同。
病在氣則理氣行滯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則活血破瘀散結為主,佐以理氣。新病正氣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補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損傷元氣。倘若石瘕,藥力不足以克伐,當以西醫手術之法,先祛實邪,再行補益,當為上舉。
中醫治療
l、氣滯
癥候:小腹脹滿,積塊不堅,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無定處。舌苔薄白而潤,脈沉而弦。
治法:行氣導滯,活血消癥
方藥:香棱丸加減。木香10g,丁香15g,三棱25g,枳殼15g,莪術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可水煎服,也可共為細未,制成水丸內服。月經不調加丹參20g,香附15g,帶下過多加茯苓15g,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劇烈加延胡索15g,田七15g。
2、血瘀
癥候:胞中積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膚乏潤,月經量多或經期延后,口干不欲飲。舌質紅,邊有瘀點,脈象沉澀。
治法:活血破瘀,消癥散結。
方藥:桂技茯苓丸加減。桂枝15g,云苓20g,丹皮20g,芍藥15g,桃仁15g。可水煎內服,可共為細未,制成水丸內服。月經過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黃15g,五靈脂20g;帶下過多加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劇烈加延胡索15g,乳香15g,沒藥15g;月經過少或閉經者加牛膝20g,澤蘭15g,包塊明顯,推之不移可加逐瘀破堅藥加水蛭、蟅蟲等。
3、痰濕
癥候:下腹部包塊,時有作痛,按之柔軟,帶下較多。偏寒則帶下色白質粘膩,形體畏寒,胸院滿悶,小便多,舌苔白膩,舌質暗紫,脈細濡而沉滑。偏熱則帶下色黃質粘膩,有臭味,甚則如膿,胸悶煩躁,發熱口渴,尿少色黃,舌苔黃而膩,舌質紅,脈弦大或滑數。
治法:理氣、化痰、消癥
方藥:二陳湯加味。制半夏20g,陳皮15g,茯苓15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5g,三棱25g,莪術25g,木香10g,蒼術10g,甘草10g。脾虛者加黨參15g,白術10g;帶下色黃去香附,蒼術,加敗醬草15g,紅藤15g。
(責任編輯:王春蘭 )
文章關鍵詞:
子宮肌瘤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婦科疾病,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但也會給健康帶來重要危害,因此,預防的意義要比治療更大。受工作和生活壓力增大、環境……詳細>>
一次女性疾病調查,結果發現,不到30歲的女性,曾患有陰道炎、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和宮頸糜爛者均達到了50%以上。患病率之高,患者年齡之小,……詳細>>
子宮肌瘤大部分是良性的。也不能排除是惡性的。女性朋友要了解子宮肌瘤的癥狀,盡早發現盡早治療。那么,子宮肌瘤有哪些癥狀呢?詳細>>
子宮肌瘤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婦科疾病。女性患上的幾率高得驚人。如果你是一個生活作息不規律,不愛運動,而且飲食不健康的女性,那么,請從看到這篇……詳細>>
子宮肌瘤多無癥狀,少數表現為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以及壓迫癥狀等。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