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起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絕大多數為腺癌。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高發年齡為58~61歲,約占女性癌癥總數的7%,占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近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與宮頸癌比較,已趨于接近甚至超過。
子宮內膜癌晚期的典型癥狀
1、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在早期會出現偶發性的出血現象,而且還會出現接觸性帶血的癥狀,主要表現就是絕經后或非經期間出現的陰道不明原因的出血現象,有時會呈點滴狀樣。
2、白帶異常: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陰道總會排出血性和漿液性白帶,而且在子宮感染后,還會有大量膿性和米湯樣的惡臭白帶排出。
3、疼痛: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早期并沒有什么痛苦,但是一旦進入晚期后,就會因為癌組織已經向宮頸附近開始浸潤,而累及到骨盆壁,閉孔神經和腰骶神經等地方,從而就會出現疼痛的癥狀。
子宮內膜癌的6個病因介紹
一、肥胖 脂肪過多將增加雌激素的儲存,以及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這種游離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原因,或促癌因子。
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可為內膜癌發展的一個階段或無此階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視為子宮內膜癌的原因。
三、多囊卵巢綜合征 表現為不排卵,而使子宮內膜處于高水平的、持續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調節和周期性的子宮內膜剝脫,而發生增生改變。
四、月經失調 宮內膜癌患者,月經紊亂、量多者,比正常婦女高3倍。
五、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正常人增加2.8倍。
六、外源性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具有高度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其危險與劑量大小、服用時間長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特點等有關。
子宮內膜癌可選擇的6個療法
1、手術治療 為首選方法。I期患者作筋膜外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Ⅱ期應作廣泛性全子宮節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除術。
2、手術及放射綜合治療 I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細胞或肌長層有癌浸潤,淋巴結有轉移,術后加用體外照射。Ⅱ期或部分Ⅲ期患者術前加用外照射或腔內照射,放療結束后1~2周再進行手術。
3、放射治療 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并癥不能耐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可放射治療,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
4、激素治療 年輕早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晚期癌不能手術或癌復發患者,可采用大劑量人工合成的孕激素治療。如醋酸甲孕酮400mg,肌注,每周2~3次;已酸孕酮500mh,肌注,每周2~3次等。至少12周才能評價療效。
5、抗雌激素藥 三苯氧胺,適應證與孕激素治療相同,一般劑量為20~40mg/d,口服,可長期應用或分療程應用。
6、抗癌化學藥物治療 對晚期不能手術或放療及治療后復發病例,可用5-氟脲嘧啶5-Fu、環磷酰胺CTX、絲裂霉素MMC、阿霉素BDR、順鉑DDP等聯合化療,有一定效果。
(責任編輯:王春蘭 )
文章關鍵詞:
有五種體質的女人最容易患子宮內膜癌,趕緊來看看你有沒有被列入其中?盡管現代醫學對子宮內膜癌的病理還不能得到完全的解釋,但根據對病人及流行……詳細>>
女性的子宮是很脆弱的,如果出現了子宮內膜癌的話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子宮內膜癌的危害吧,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詳細>>
子宮內膜癌起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絕大多數為腺癌。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高發年齡為58~61歲,約占女性癌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