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所組成,因此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其常見癥狀可有子宮出血,腹部腫塊,陰道流液,膀胱及直腸的壓迫癥狀等。
人類對有關子宮肌瘤的起源以及促進它們生長的機理仍然了解的很少。目前認為,從子宮肌層細胞到肌瘤形成的轉化過程,可能涉及正常子宮肌層的體細胞突變和性激素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的復雜相互作用。
由于人們缺少對子宮肌瘤的正確認識,因此很多女性一聽說自己的子宮內有肌瘤,就陷入恐慌狀態;也有些患者由于子宮肌瘤引起貧血,甚至病情已經嚴重到路都走不穩了,卻依然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
其實,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子宮肌瘤的患者應首先考慮如何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與這一疾病“共存”。大多數被診斷為子宮肌瘤的婦女既無癥狀,也無需手術。但是,有的子宮肌瘤患者會伴有貧血或壓迫癥狀,難以保證正常的生活,也就談不上與子宮肌瘤“共存”了。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是應當考慮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祖國醫學在子宮肌瘤的治療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患者可以進行綜合的選擇。
子宮肌瘤究竟有哪些明顯的癥狀
(1)子宮出血:子宮出血是最常見的子宮肌瘤的早期癥狀。臨床可表現為月經過多,出血有周期性,經量增多,往往伴有經期延長,此種類型出血最多見;月經頻多,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增多;不規則出血,月經失去正常周期性,持續時間長,時多時少且淋漓不斷,多見于黏膜下肌瘤。子宮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間肌瘤為多見,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根據文獻報道黏膜下肌瘤、肌間肌瘤及漿膜下肌瘤的子宮出血發生率分別為89.5%~100%、74%~77.7%、33.3%~36%。
(2)腹部腫塊:子宮位于盆腔深部,肌瘤初起時腹部摸不到腫塊。當子宮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了3個月妊娠大小,或位于子宮底部的漿膜下肌瘤較易從腹部觸及。腫塊居下腹正中部位,實性、可活動但活動度不大、無壓痛、生長緩慢,如果患者腹壁厚,子宮增大,或超出盆腔甚至達4~5個月妊娠大小,患者仍難自己發現。因此,子宮肌瘤患者因腹部腫塊就診者少。巨大的黏膜下肌瘤脫出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來就醫。腫瘤多伴有感染壞死,近年這種子宮肌瘤的早期癥狀患者很少見。
(3)陰道溢液:子宮黏膜下肌瘤或宮頸黏膜下肌瘤均可引起白帶增多。一旦腫瘤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這就是子宮肌瘤的早期癥狀。
(4)壓迫癥狀:子宮肌瘤可產生周圍器官的壓迫癥狀。子宮前壁肌瘤貼近膀胱者可產生膀胱刺激癥狀,表現為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向前長到相當大時,也可以引起膀胱受壓而導致恥骨上部不適、尿頻、尿潴留或充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巨型宮頸前唇肌瘤充滿陰道壓迫尿道可以產生排尿困難以至尿閉,患者可因泌尿系統癥狀就診。子宮后壁肌瘤特別是峽部或宮頸后唇巨型肌瘤充滿陰道內,向后壓迫直腸,可產生盆腔后部墜脹,大便不暢。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使上泌尿道受阻,形成輸尿管擴張甚至發生腎盂積水。由于肌瘤壓迫盆腔淋巴及靜脈血流受阻產生下肢水腫者少見。
子宮肌瘤也可以自我檢查
1、觀察出血
主要是指月經血。一般來說月經量較以前增多,絕經后出血及性生活接觸性出血,多是由宮頸疾病或子宮肌瘤所致,因此除正常月經所致的出血外,其他情況的出血均要究其原因,盡早檢查。
2、觀察白帶
白帶是由陰道粘膜滲出物、宮頸腺體及子宮內膜腺體分泌物混合而成,內含陰道上皮脫落細胞、白細胞和一些非致病性細菌。正常的白帶為白色、絮狀、帶有黏性的液體,其量及性狀隨月經周期稍有變化,如白帶的色、
3、自摸腫塊
質、量均發生改變,尤其是出現膿樣、血樣、水樣白帶時應引起足夠重視。
患者可于清晨空腹平臥于床上,雙膝略彎,放松腹部,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較大的腫塊是可以觸及的。
(責任編輯:王春蘭 )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所組成,因此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其常見癥狀可有子宮出血,腹部腫塊,陰道流液,膀胱及直腸……詳細>>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因七情內傷、臟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而成。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肌瘤組織中的雌激素受體量較正常子宮肌組織多。提示子宮肌瘤的發……詳細>>
不少女性在生育過程中才發現患有子宮肌瘤,有的甚至在剖宮產時才發現有子宮肌瘤。那么,患有子宮肌瘤真的毫無征兆嗎?專家指出,出現以下癥狀應該……詳細>>
“婦科病”這個字眼,過去似乎是與已婚女性聯系在一起的。而隨著現代女性生活壓力的增大及生活狀態的改變,它正在漸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愿面對的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