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會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悄悄纏身。大眾對于這些慢病的恐懼程度卻遠遠沒“談癌色變”的那份焦慮、害怕和恐懼。究其原因,對于慢性疾病,百姓有了“慢病管理”的理念并付之于行動,才把這些看似奪命的魔鬼“看管好”。我們想說,大家應該秉持慢病管理的理念,防止乳腺癌的“侵擾”。
防控乳腺癌有“兩座墻”
慢病不是不兇險,而是我們較強的早期預防意識和適當的干預措施,大大削弱了其危險指數。乳腺癌,一個吞噬眾多女性生命的腫瘤。我們同樣可以用慢病管理理念去防控這位“紅顏殺手”。乳腺癌固然可怕,但其生存的改善與其早期發現關系密切。為此,我們極其推崇建立防控乳腺癌的一道防線。
防控乳癌有“兩座墻”,一個是自查,另一個則是B超與鉬鈀的醫學檢查。就自查而言,女性應該留意自己乳房、乳頭、皮膚的形態變化。長期以來,一側乳房比另一側稍大或位置稍有高低并不是異?,F象,關鍵是仔細捕捉乳頭是否有凹陷、皮膚呈橘子皮狀等突發的“異常信號”。其次是立位檢查法,女性可將左手舉起放在頭后,用右手檢查左側乳房。期間,中間三個手指并攏,從乳房上方12點開始,用手指指腹按順時針方向緊貼皮膚作循環按摩。每檢查完一圈回到12點,下移2厘米作第二圈檢查,如此循環,要檢查整個乳房直至乳頭。檢查完左側乳房后,以同樣方法檢測右側乳房,此舉是檢出腫塊最為簡便的一種方法。最后,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提起乳頭并擠一下,查看有無分泌物。如果發現有分泌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自檢雖然簡便且易操作,但卻受限于自檢者的主觀判斷,容易出現漏診。我們建議,高齡未婚、“丁克”族、月經初潮早于12歲、絕經期晚于55歲,或者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女性,可以將平日的自查與醫學檢查相結合,每半年進行一次B超或者鉬鈀的檢查。而一般的成年女性應每月做一次自檢,35歲以上者應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由??漆t生實施的乳腺臨床檢查,50歲以上女性則應每兩年進行一次鉬靶檢查。
乳腺癌治療重療效更重質量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的乳腺癌診治情況,中國乳腺癌患者中早期的檢出率并不高。有一部分患者在初診時就已經是中晚期,有的失去了手術機會,更有的甚至引發了癌細胞轉移。難道這些患者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嗎?其實,現實情況并非如此。隨著乳腺癌治療手段的多樣化,我們在和諸多慢性疾病“相守一生”的同時,也可以和腫瘤“和平共處”。近些年的治療中,新輔助化療增加了患者手術的機會,而針對HER2陽性患者的靶向藥物,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周期,逐步實現“與瘤共存”,把乳腺癌當作一種慢性病來管理和治療。
在此,不得不說,如今伴隨著乳腺癌的高發,乳腺癌治療領域的觸角在關注療效的同時,也更加重視疾病對于患者本身心理的影響。 2013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創立的全國首個乳腺癌患者康復俱樂部—妍康沙龍迎來了10歲的生日。沙龍中,既有早期乳癌患者,更有中晚期的患者。她們在這個屬于她們的世界里,在積極配合后續治療的同時,以病友互助、合唱、舞蹈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感受著“家”給予的溫暖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她們身上早已看不出“乳腺癌”的半點影子。
(責任編輯:王春蘭 )
近年來,有很多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疾病,而乳腺癌疾病的發生概率很高、危害也很大,我們應該盡早發現,而且要注意合理專業化的治療。平時生活中我們……詳細>>
False詳細>>
乳腺癌是生活中比較常見一種疾病,但是多數人對于這一疾病認識不是很深,那么這一疾病早期癥狀有哪些呢?詳細>>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乳腺癌中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占1%。乳腺并……詳細>>
在近些年乳腺癌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在生活中死于乳腺癌的女性并不少見,因此對于乳腺癌很多女性都會感覺到害怕,都想讓自己采取預防措施,不過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