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并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于卵巢癌和宮頸癌)。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在各地區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肺癌、結直腸腫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癥的首位。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僅次于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子宮內膜癌早期癥狀體征
1、癥狀 極早期無明顯癥狀,以后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
(1)陰道流血:主要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2)陰道排液: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則有膿血性排液,惡臭。因陰道排液異常就診者約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腫累及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等相應癥狀。
2、體征 早期子宮內膜癌婦科檢查可無異常發現。晚期可有子宮明顯增大,合并宮腔積膿時可有明顯觸痛,宮頸管內偶有癌組織脫出,觸之易出血。癌灶浸潤周圍組織時,子宮固定或在宮旁捫及不規則結節狀物。
根據以上癥狀,再進行輔助檢查,是否為子宮內膜癌多可確診。因此婦女應隨時注意自己月經的變化,注意陰道分泌物的性狀;一旦出現癥狀,及早到醫院檢查。
治療子宮內膜癌手術首選
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放療及藥物(化學藥物及激素)治療。根據患者全身情況、癌變累及范圍及組織學類型,選用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并非所有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均需切除子宮。本著人性化關懷,對有強烈生育要求的年輕女性,可以在醫生的充分評估及患者充分知情下考慮藥物保守治療。
研究表明,手術治療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因子宮內膜癌對化療不十分敏感,故化學藥物治療對子宮內膜癌來說,并非首選,多用于晚期或復發病例的輔助治療。晚期采用手術、放射、藥物等綜合治療,更多傾向與孕激素類藥物同時應用。
手術: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早期患者,手術目的為手術-病理分期,準確判斷病變范圍及預后相關,切除病變的子宮和可能存在的轉移病灶,決定術后輔助治療的選擇。相當一部分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僅通過規范的手術即得以治愈,術后需要給予一定的輔助治療。但由于子宮內膜癌患者常年紀較大,且有較多合并癥,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對于具體患者需要詳細評估其身體耐受情況,給予個體化治療。
放療:是治療子宮內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單純放療僅適用于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并癥不能耐受手術或禁忌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術前放療以腔內放療為主。術后輔助放療在臨床應用較多。目前放療多合并化療增敏,又稱為放化療。
化療:很少單獨應用于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多用于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透明細胞癌等;或是復發病例;或是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手術后患者,如G3,ER/PR陰性者。目前多采用聯合化療。
(責任編輯:王春蘭 )
文章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 子宮內膜癌
癥狀 極早期無明顯癥狀,以后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詳細>>
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放療及藥物(化學藥物及激素)治療。根據患者全身情況、癌變累及范圍及組織學類型,選用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詳細>>
癥狀 極早期無明顯癥狀,以后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詳細>>
子宮內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稱為子宮體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