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國的針灸是非常出名的,很多疾病都是可以使用拯救進行治療的,其中艾針就是其中一種,那么,痛經能艾灸嗎?有效果嗎?
艾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常用的一種外治療方法,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創造的結果。艾灸具有扶正祛邪、溫通氣血、調節臟腑功能活動之功效,可以起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減輕老化的作用。
艾灸法主要針對女子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艾灸治療痛經前,首先要診斷明確,然后對癥治療。按經絡循行線路準確取其主穴和配穴,再進行施灸。
主穴:關元、氣海、三陰交。
配穴:次髎、中髎、天樞、歸來、曲骨。
穴位的選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輪換選取2~3個。選擇治療時間一般在月經來潮前數日開始,到月經干凈后數日。
治療時,病人首先選取仰臥位,點燃艾條,在距離穴位約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膚有灼熱感為度。然后改俯臥位,同法灸治背面的次髎或中髎穴。每天進行一次。
艾灸治療痛經的方法是通過艾葉的特有氣味與溫熱的刺激,來調整體內機能,達到緩解子宮肌肉反射性痙攣、解痙活血通絡止痛的目的。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艾灸無針、無創、無痛,與拔罐、刮痧、針刺、按摩并稱為中醫外治五大療法。艾灸能使衰弱之機能激發旺盛活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可謂虛寒者能補,郁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可增強新陳代謝和機體抵抗力,尤其對女性宮寒痛經有顯著的調養功效。
下面,筆者為大家介紹幾種有用的藥物,大家可以在醫生或者是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益母草顆粒:祛瘀生新。用于月經量少,后錯,經來腹痛。
痛經軟膏:活血散寒,調經止痛。用于痛經、下腹墜脹、腰背疼痛。
坤寶丸:滋補肝腎,鎮靜安神,養血通絡。用于婦女絕經前后,肝腎陰虛引起的月經紊亂,潮熱多汗,失眠健忘,心煩易怒,頭暈耳鳴,咽干口渴,四肢酸楚,關節疼痛。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包括懸灸和直接接觸)。那么艾灸治療痛經效果好嗎?怎么操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