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內膜癌是指子宮主體的內膜層發生惡性變化,這內膜層是長在子宮內腔里,生成癌后最易出血,這些血就會由子宮內腔,通過子宮頸流到陰道到體外,患者一般是在45歲以上。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是一種惡性的腫瘤,嚴重的威脅女性朋友的生命健康。因此做好有效的預防,是保護女性朋友的關鍵所在。可是要如何預防,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嗎?
專家指出子宮內膜癌高發年齡為58~61歲,確切病因仍不清楚,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絕經延遲婦女,近親家族中有子宮內膜癌病史者,長期應用雌激素的絕經后婦女,長期服用他莫西芬的乳腺癌患者,多囊卵巢綜合癥等。
子宮內膜癌的防治:有絕經后陰道出血或未絕經而經量增多者,尤其是由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者,可行分段刮宮、B超、宮腔鏡檢查、CA125、CT或磁共振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雌激素,服用他莫西芬的乳腺癌患者定期作婦科檢查。子宮內膜癌以手術治療為主,晚期病例需化療及放療。
誘發子宮內膜癌的五大因素
1、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長期持續刺激
與無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綜合征、功能性卵巢腫瘤、絕經后長期服用雌激素而無孕酮拮抗有關。
2、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有關
國際婦科病理學協會(ISGP,1987)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分為單純型、復雜型與不典型增生過長。單純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1%;復雜型增生過長約為3%;而不典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30%。
3、體質因素
內膜癌易發生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未婚、少產的婦女。這些因素是內膜癌高危因素。
4、絕經后延
絕經后延婦女發生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4倍。內膜癌患者絕經年齡比一般婦女平均晚6年。
5、遺傳因素
約20%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內膜癌患者近親有家族腫瘤史者比宮頸癌患者高2倍。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 子宮內膜癌飲食療法 子宮內膜癌吃什么好
如何有效預防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預防方法包括:
一、加強癌癥意識
平時要多開展及參加防癌宣傳普查,加強衛生醫學知識、教育有更年期異常出血、陰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婦女,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早期診斷,這是平時中最基本的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辦法。
二、治療病史
發現任何婦科疾病都要及時給予治療,嚴密隨診。療效不好者及時手術切除子宮,若患者已有子女,或無生育希望或年齡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療。直接切除子宮。
三、雌激素治療
適量使用雌性激素,嚴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婦女使用雌激素進行替代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應用孕激素以定期轉化子宮內膜。
四、高風險人群監測
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治療后應密切定期隨訪,爭取及早發現有無復發,約75%~95%復發是在術后2~3年內。常規隨訪應包括詳細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癥狀)、盆腔的檢查、陰道細胞學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檢測及血常規、血化學檢查等,必要時可作CT及MRI檢查。一般術后2~3年內每3月隨訪1次,3年后可每6個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復發病例均可經臨床檢查、陰道細胞學涂片檢查及血清CA125檢查發現。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醫院兒科專家指導的權威育兒科普嗎?長按上圖,掃碼)
(責任編輯:莫克豪 )
絕經期前后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癥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指子宮主體的內膜層發生惡性變化,這內膜層是長在子宮內腔里,生成癌后最易出血,這些血就會由子宮內腔,通過子宮頸流到陰道到體外,……詳細>>
有一位“妙齡少婦”總是因為陰道出血來就診。看年齡,患者也不過40歲上下,身材曼妙、皮膚緊致而充滿彈性,B超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增厚超過……詳細>>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腫瘤20%~30%,雌激素與內膜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根據臨床和預后,將子宮內……詳細>>
起源于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絕大多數為腺癌。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高發年齡為58~61歲,約占女性癌癥總數的7%……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