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
診斷
1、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
2、西醫痛經診斷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1)原發性痛經,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多發生于月經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輕婦女。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主要在于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應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類型及特征。根據:①初潮后1~2年內發病;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
(2)繼發性痛經,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經婦科檢查、b型超聲顯像、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
繼發性痛經的診斷
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塊等。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后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后進行。
3、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
(1)輕度: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癥狀,有時需要服止痛藥。
(2)中度: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3)重度: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坐臥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臥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采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
中醫診斷
1。實證:經行不暢,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經色紫而夾有血塊,下血塊后痛即緩解,脈沉澀的為血瘀;脹甚于痛,或脹連胸脅,胸悶泛惡,脈弦的為氣滯。
痛經的治療:取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酌量用灸。
處方:中級、次髎、地機、三陰交。
2。虛證:腹痛多在經凈后,痛勢綿綿不休;少腹柔軟喜按,經量減少;每伴腰酸肢倦、納少、頭暈、心悸、脈細弱、舌淡。
痛經的治療:取任、督脈,足少陰和足陽明經穴。毫針刺用補法,并灸。
處方:命門、腎俞、關元、足三里、大赫。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詳細>>
情緒異常,如長期的精神壓抑、精神緊張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都可導致月經失調或痛經、閉經。這是因為月經是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