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專家介紹,曾經給因痛經而影響到正常工作的患者開具過病假條,但主要是依照患者的主訴,臨床暫時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不過,特別嚴重的癥狀是可以目測出來的,如臉色發白、冒冷汗。
女性痛經可能是疾病信號
婦科疾病專家指出,痛經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后者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不過,經期輕微的小腹墜脹或一過性的輕微疼痛不算在內,痛經主要指下腹疼痛難以忍受,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甚至需要用止疼藥來緩解。
而幾乎一半的痛經屬于原發性的,即從十幾歲月經初潮就開始的疼痛,通常患者年紀較輕。這主要因為女性的子宮內膜會產生“前列腺素”,它在生理期幫助子宮肌肉收縮,并促進組織及血液排出。如果前列腺素濃度較高,就會造成子宮緊縮幅度大、甚至痙攣,產生痛經。還有的是因為子宮頸屈度大、位置異常或宮頸狹窄而引起。
而繼發性痛經則是在初潮時沒有過疼痛,后天逐漸出現的疼痛,患者年齡一般在25歲以上,可能因生殖器官的病變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一定不能忽視。
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
(1)輕度: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癥狀,有時需要服止痛藥。
(2)中度: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3)重度: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坐臥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臥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采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
婦科疾病專家:痛經須對癥治療
不過,即使是原發性的痛經,也不是生理期應當忍受的“必然現象”,也預示著身體某個部分的不和諧。專家指出,面對痛經,一定不要“忍”。
原發性的痛經大多因為愛吃生冷辛辣、受涼或情緒壓力而引起,對此建議增強體質、調節內分泌、改善生活習慣,便可自然緩解,但注意不要隨意亂服藥物。而對于子宮位置不良、宮頸口狹小造成的原發性痛經,部分患者在生育后可以好轉。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心理因素:許多女性對月經缺乏正確的了解而產生的恐懼、緊張的心理,反而加重痛經。以及具有焦慮、內向、孤僻、多思多慮性格且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詳細>>